Keep于2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若IPO成功,将成为国内“线上健身第一股”。
Keep是家什么公司?
关于Keep,很多人都应该都有所耳闻。朋友圈中也时不时有朋友晒出使用Keep进行运动的数据。
但是关于Keep的发展,或许大家并不一定清楚。
它的出现,竟源自一场失恋。
Keep创始人王宁,2014年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曾经因为自己太胖而惨遭失恋,于是下定决心减肥。
而王宁减肥的效果也极其突出,凭借网上搜集来的资料,王宁用短短7、8个月时间,成功从180斤瘦到了130斤。
有了这波成功的减肥经历,很多王宁的朋友开始向他请教如何减肥,问的人太多了,王宁从中感觉到了一丝商机。毕竟每一个人提的问题大同小异,每天给的意见也是大同小异,用王宁的话来说,“你每天见到人说的都是同样的话。”
不如干脆做一款APP,解决所有想减肥健身的人的问题。
2014年7月,王宁拿到了泽厚资本的300万元天使投资,随后10月中旬和3个猿题库实习期间认识的同事,在朝外SOHO的一间办公室开始写代码。
2015年2月,Keep应用程序正式上线,Keep诞生。
Keeop的成长非常迅速,仅用105天,就突破100万用户;1000万用户不过花了289天;1亿用户则花了921天。
而在这个过程中,Keep还搭建了健身爱好者的社区,让很多健身爱好者能够在其中分享进步与心得。很多人都有分享的欲望,尤其是健身这类活动,朋友圈时常出现的健身分享就是最好的佐证。并且Keep能够基于运动数据,给用户推荐更有针对性的课程编排。而此后随产品发展,Keep的功能也更加丰富。
Keep的发展情况
2021年按月活跃用户及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已经成为中国及全球最大的在线健身平台。
2021年,Keep的平均月度付费会员数由2020年的191万增长至328万,会员渗透率由2020年的6.4%增长至2021年的9.5%。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Keep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2973万和3436万,其中,2021年三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MAU)达到4175万。
会员数据方面,Keep表示,keeper年轻且高度活跃,他们中约有74.1%的人年龄在30岁或以下。Keeper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分享训练成果,并激励其他人参与其中。2021年,Keep社区的互动总数达到17亿次。Keep相信,围绕健身建立社区是对核心健身体验的有力补充,使其具有更强的激励作用,更强烈的竞技感及更紧密的相互联系。
Keep的营收也在不断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6.63亿元、11.07亿元以及11.59亿元。具体来看,其收入主要来自品牌产品收入、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三个部分。
其中,自有品牌产品收入方面,2019年收入为3.96亿元,2020年为6.3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为6.38亿元;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方面,2019年为1.51亿元,2020年为3.3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为3.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9亿元增长32.8%;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方面,2019年收入为1.16亿元,2020年收入为1.32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4亿元。
从营收的占比可以看出,内容社区难盈利,Keep也不例外。
出售健身相关产品,成了它的营收法门,占据了营收的大头,也就是说,卖货才是王道。
截至2021年12月31日,Keep累计卖出大约6.7万台Keep智能单车、120万条Keep手环、82.5万台Keep智能秤、18万台跑步机,以及大量的哑铃、瑜伽垫等健身设备和紧身衣、紧身裤等运动服饰。
其中Keep瑜伽垫的存在感最强。商品交易总额计算,Keep已经成为2021年中国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达14.9%。
毕竟细分来看,健身装备和服饰,以及健康食品的在线销售收入,都远比从健身内容直接获取的收入要高。
Keep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分别为41.1%、45.1%及42.6%。但净利润上,Keep仍在亏损。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6.96亿元。
钱烧哪了?
Keep在招股书解释,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亏损,是由于公司优先考虑战略路径的制定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而非立即实现收支平衡。
当然,这种话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所以还是看具体的内容。
从Keep招股书可以看出,销售及营销开支是Keep最大的费用支出。
这些年,Keep在营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赞助各种综艺节目,请各种明星代言,与诸多大V合作等等,这些自然少不了花钱。
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Keep相应开支分别约2.96亿元、3.02亿元、8.18亿元。特别是2021年前九个月,Keep这部分开支大幅增加342%,占到同期营收的70.6%。对比2020年前九个月,Keep这部分开支只占营收的22.6%。
深受资本青睐的Keep
Keep能烧得起这些钱也是因为其深受资本青睐。
招股书显示,Keep成立至今共获得了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时代资本、BAI资本等。其中,BAI资本6次参与融资,GGV纪源资本已参与5次融资,五源资本和腾讯参与4次融资,时代资本参与2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Keep宣布完成了3.55亿美元F轮融资,业内人士透露,该笔融资是业内迄今为止最大一笔融资,此后Keep估值飙升至20亿美元,比半年前融资时的10亿美元估值翻了一倍。
目前,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持股18.61%,联合创始人彭唯持股2.26%,联合创始人刘冬持股1.18%,联合创始人文春鹏持股1.16%,GGV纪源资本持股16.14%,软银持股10.39%,腾讯通过添曜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约为6.99%。
受资本青睐的原因也是因为健身市场,潜力巨大。
在健康意识提高、参与健身活动的机会增加、健身开支增加以及可使用的、价格实惠的运动产品及服务增加的推动下,全球健身市场正在加速增长。2021年
全球健身市场的规模(按年开支计)为人民币50,970亿元 ,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人民币731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5%,而2015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8%。
我国的线上健身市场更是在快速增长。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 ,中国的线上健身市场于2021年达到人民币3,701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至人民币8,95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19.3%。
当然,Keep也有一些困境。
从Keep的用户年龄也可以稍微看出一些端倪,他们中约有74.1%的人年龄在30岁或以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健身小白用户。
而健身小白用户之后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运动,要么成为更专业的健身者。
而这两条路都意味着逐渐脱离Keep。
Keep的定位注定了它的生存模式——寻找运动初期的小白。
而如果要走向线下健身,同样竞争对手林立,比如超级猩猩乐刻等等。
而且健身房与线上健身完全是两条路,线下更加需要“烧钱”,昂贵的房租、材料、器械等,都是要前期一次性投入的,如果没有成规模的体量,作为新型健身房又不像传统健身房一样预收会员费,就很难支撑。
另一方面,对比同类产品,海外健身巨头市值却并不美妙。
2019年9月,同行业公司美国在线健身巨头Peloton上市。
2020年,新冠疫情推动了消费者对线上健身以及健身产品的需求,Peloton的股价开始一路飙升,从2020年初的17.7美元/股涨至2021年初的171.09美元/股,不到一年股价翻了10倍,市值也一度达到500亿美元。
但随着民众恢复正常生活,重新开业的健身房也越来越多,Peloton的热度迅速下滑。截至目前,公司股价报28.19美元/股,总市值不足100亿美元,Peloton的市值蒸发400亿美元。
即使如此,也远远超过Keep的估值了,所以Keep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Keep以“自律带来自由”的slogan打动了很多人。
但是健身是一项“自虐”的运动,还需要长期坚持。
对Keep同样如此,健身市场虽然广阔,然而道阻且长,它也得坚持下去。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单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尊嘉金融子公司是美国SEC和香港SFC持牌机构,新锐互联网券商,提供美股、港股、A股交易,全部0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