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云上市了,这家曾经被绝大多数人抱以巨大期望的、中国最大的物业服务公司之一,在市场信心不足,地产产业链相关的物业股估值回落的时候,还是走向了上市。
万物云发售约1.167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953.13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1.07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厘定为每股发售股份49.35港元,对应市值超500亿港元。
然后破发了。
万物云是家什么公司?
万物云这个名字或许你不熟悉,万科这个名字你一定熟悉。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物云),于2020年10月27日由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万物云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旗下有Space、Tech和Grow三大模块。
这三大模块,描述中有大量的高端词汇,但简单来说,万物云的前身就是万科的物业服务板块,只是万科本身并不这么定位。
现任万科集团副总裁朱保全曾表示,万物云定位为空间科技服务,发展重点是“科技”,“未来万物云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传统物业企业,而是科技公司的下沉。”
甚至在去年6月的万科股东大会上,万科董事长郁亮再度重申对万物云上市的定位:“如果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服务,我觉得多一家上市公司、少一家上市公司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是一个城市服务商,我觉得会变得很重要。”
这是上市的好时候吗?
现在并不是上市的好时候。在物管企业上市的浪潮中,2020年可以说是惊涛拍岸、浪潮之巅。融创服务、恒大物业、华润万象生活等多家物管企业赴港上市,恒大物业更是以60余天刷新了物业上市的速度,快速登陆了港股。一个崭新的赛道在短短几年之间变成了风口,这些上市物企的估值都十分不菲,市值一度远超过母公司。
2020年上半年,包括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旭辉永升服务、新城悦等公司市盈率(TTM)均在50倍以上,其中保利物业、时代邻里更是达到80倍以上。
但彼时的万物云,如前文所说,才刚刚由“万科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改为“万物云”。而这股浪潮过去之后,万物云的上市才提上日程,这对业内人士来说,颇有股“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意味。
几乎每一次媒体记者见到万科董事长都要询问:“物业什么时候上市?”
而回答总是“暂时没想好”、“我怕资本市场把我们引导坏了”、“一定会上市,未来适当的时候”……
这些话就像网友们的下次一定,下次一定,可是下次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
包括CEO朱保全在内的万物云人士,都对外传递“恰逢其时”的信念。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万科分拆万物云上市不是卖猪仔,叫个好价钱就把它卖掉,而是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万科董事长郁亮还在2018年表示,万科物业具备千亿级的市值后才会考虑上市。
可是时也命也,恰逢其时变成了生不逢时,如今上市前夕,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甚至在朋友圈发文:“差市场结交真朋友”。
差市场有多差?
在2021年11月5日,万科终于决定分拆旗下最有潜力的物业资产万物云赴港上市。彼时已在港股上市的头部物业企业中,市值最高的是碧桂园服务,市值高达1800亿港元。而万物云的年营收还要超过碧桂园服务,妥妥的行业龙头。在2020年,万物云曾以在管面积5.66亿㎡,营收182.04亿,夺得物管行业在管面积和营收“双冠王”。
如今,碧桂园服务市值392亿港元,万物云上市破发,现如今股价46港元,市值仅483亿港元左右。
那为什么非要这时候上市?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报告期内,万物云实现收入分别为139.27亿元、181.45亿元及237.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46%;万物云的毛利分别约为24.68亿元、33.65亿元、40.20亿元,毛利率约为17.7%、18.5%、17.0%。在头部物管企业中,这一数据处于中下游。
招股书还披露,2019年至2021年,万物云净利润合计为42.73亿元,而分红合计就高达41.02亿元,意味着几乎把近三年的利润都用来了分红。按照其股权结构分析,可以推测大部分资金都给万科做了贡献。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受到各种严管因素的影响,现金流显得至关重要,甚至不少房企对外宣传时,都着重强调在手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充裕程度。
毕竟,手里有粮,心里才不慌。
而万科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形势的影响。
据万科2022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2.88亿元,同比2020年的226.1亿元,降幅超60%。
只是,仅仅数十亿的现金流,对于万亿规模的万科大盘来说,显得杯水车薪。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万科如今分拆物业公司上市的举动。
而且通过优质资产进行股权融资可以提高资产量,不会带来负债上的压力,并且改善财务结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如果坚持不上市,缺乏更多融资渠道,会使万物云缺乏进一步优化的能力。从这一点而言,上市的确是万物云的必然选择。
万物云的未来
前文提到,之所以要改名为万物云,就是要将其发展重点转为“科技”。
在9月份通过聆讯后,万物云更新了招股书,其中早先宣传的“空间科技”一词再度简化精确。在阐述其竞争优势时,“空间科技能力”被改成了“科技能力”。
从此次募资资金用途来看,万物云计划35%(或约19.5亿港元)募集资金为在选定街道发展聚焦浓度战略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万物云街道”模式;25%(或约13.99亿港元)募集资金投入AIoT及BPaaS解决方案的开发。近六成主要资金投入科技领域。
但资本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不一定会参照“科技类”企业为其估值买单。万物云发行定价对应的26倍PE左右的估值,也并没有高到“科技类”企业的范围。
根据招股书数据,报告期内,万物云研发投入分别为2.0亿、2.5亿、3.7亿,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超过2%。而对比贝壳找房,其2021年收入808亿,研发投入为32亿,占总收入的比重近4%,是万物云的两倍。无论是总投入还是投入占比,两者都是相差甚远。
所以,相比物业管理服务,万物云的科技属性依旧不明显。
而在业界,万物云想要对标贝壳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贝壳股价从2022年5月上市初的30.75港元/股,涨到目前的44港元/股,总市值为1665亿港元。
万物云,差距仍在。
不管如何,有着科技愿望的万物云,目前龙头地位还是稳固的。
但在逆境上市,想实现千亿市值,万物云还需要继续讲好自己的科技故事。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单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尊嘉金融子公司是美国SEC和香港SFC持牌机构,新锐互联网券商,提供美股、港股、A股交易,全部0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