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近期整体陷入持续回调之势的中概股,受退市忧虑再次来袭的负面影响,大都跌幅惨重,令中概股的未来前景阴霾重现。那么,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回港二次上市热潮会愈演愈烈吗?
一记重叩袭来 周三中概股集体狂跌
美东时间3月24日(周三),美国财政部长耶伦重申将公司税率调高至28%以及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回升为市场带来压力,美股在科技股领跌下尾盘跳水集体收跌。
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3.09点,跌幅0.01%,报32420.06点;标普500指数下跌20.61点,跌幅0.53%,报3889.91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65.81点,跌幅2.01%,报12961.89点,创3月10日以来新低。
虽然三大指数表现波澜不惊,但中概股则遭受重创,热门中概股普跌,音视频、新能源车、电商股领跌。暴跌前,腾讯音乐市值约5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0亿。一天之内,其市值蒸发144亿美元,约合940亿人民币。
据统计,当天262只中概股,仅有34只收涨,2只平收,其余全部收跌。犹如当头一记棒喝,中概股惨烈杀跌的背后,有着令人忧虑的深层次原因。
中概股退市忧虑再次来袭
从消息面上的情况来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当地时间3月24日发布公告称,SEC已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 Act)最终修正案,并征求公众意见。
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202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主要包含两项内容:1.如果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2.上市公司需披露自己与该国政府的关系。
据新华社报道,虽然该法案适用于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但美国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其主要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一消息,是造成中概股普跌的直接原因。
如此一来,也意味着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将面临更大的退市压力。无疑,法案让中概股在美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将助推其回流港股、A股上市,而本来有计划赴美上市的企业,可能也会因此改变主意。
回港二次上市潮有加剧趋势
从美国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中概股面临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与融资能力将受到越来越多非企业经营情况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
自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后,在美上市中概股纷纷选择回香港二次上市。截止今年3月26日,已经先后有12家中概股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其中2019年1家,2020年9家,今年以来2家。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科技、消费及医疗为主,共计262 家。根据港交所的最新原则,在美中概股回归上市需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中的其中一点:一为市值大于400亿港元,二为市值大于100亿港元且当期收入超过10亿港元。
能够达到以上两点要求之一的中概股,有48家。也就是说,除去已经回归的12家,连哔哩哔哩在内,未来还有至少多达36家中概股有望回港二次上市。可预计的是,中概股回港潮预计至少会持续数年。
香港交易所日K线图(截图来自尊嘉金融APP)
中概股的陆续回归,有望对港交所(00388.HK)的股价形成利好,未来港交所的上行潜力也值得适当关注。
虽然万众瞩目的百度集团-SW(09888.HK)在港上市第二日便破发,哔哩哔哩-SW(09626.HK)也很不理想,但这主要是由于近期港股及美股对科技股的投资气氛转弱,削弱了新股估值提升的空间,并不意味着二婚中概股的港股打新不值得参与了。
实际上,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后,大部分公司市场表现良好,中长期基本都能跑赢大市,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如今已经回归的中概股都是些基本面优良的尖子生,平均质地在港新股各个板块中为最佳,是适合价值优质的可选标的。
面对越发不明朗的前景,中概股企业纷纷寻求资本市场B计划。港股市场表现更加稳定,更受亚太投资人的青睐。随着南下资金的屡创新高及港交所的制度优势,未来中概股回归有望加速。
危中有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未来的路还很长,对中概股的明天,我们理应坚定信心,不惧一时的风浪。
(注:文中所述观点仅代表单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尊嘉金融。尊嘉金融子公司是美国SEC和香港SFC持牌机构,新锐互联网券商,提供美股、港股、A股交易,全部0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