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京东、网易两大重磅中概股回归港股,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8月19日在业绩电话会表示,将继续有大量中概股回港,部分将是直接回港作第一上市,部分则将以作第二上市的方式回归。他在会上透露,目前已经开始筹备在港上市的公司超过100家,大多为新经济或生物科技公司。
近日,市场传言蚂蚁金服、字节跳动计划赴港上市,对此李小加回应表示不评论个别上市传闻,但表示“大规模的发行仅是时间问题”,“我们IPO市场尤其是科技生物医药市场依然强劲,加上中概股的回归,今年的市场一定是非常强劲的。”
近年来,港交所一直努力吸引海外企业上市,李小加坦言,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要吸引外国企业,港交所不具有“天然竞争力”。但他强调,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延伸,未来国际企业如果需要中国资本,来港“必然会发生”。
同时,他指出,随着大量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港股生态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新经济公司给我们的市场带来巨大的生命力,不仅是IPO数量大幅增加,交易量大幅增加,交易活跃度大幅增加,而是整个生态结构的变化。”
截至今年6月底,港交所有64宗新股发行,位居全球第二,集资金额为938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三。根据港交所的财报披露,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上涨13%至79亿港元,总收入及税后盈利同比分别增加2%及1%至88亿港元、52亿港元。
港交所在2019年9月发出新指引,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无须再作核数或将财务报表调整,甚至豁免部分上市要求,容许同股不同权等,可以更便捷地在港第二上市,同时亦容许具备可变权益实体(VIE)结构的企业来港上市。
股票交投大增33%
由于市场剧烈波动,带动港股上半年交投及沪深港通收入增加。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大涨20%至1175亿港元。其中股票日均成交额1000亿港元,同比增长33%,沪深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743亿港元,同比增长69%,债券通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199亿港元,同比增长202%。
截至今年6月底,沪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新高至7.43亿港元,其中5.78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活动,尤其北向交易的成交额创半年度新高,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额为743亿元,同比激增69%,南向交易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07亿元,同比飙升86%。
7月27日,被称为“港版纳指”的恒生科技指数正式登场,该指数年初迄今为主的涨幅超过50%。新指数追踪经筛选后前30大在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涵盖五大行业,包括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工业、金融及医疗保健。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小米(01810.HK)、美团点评(03690.HK)以及舜宇光学(02382.HK),在该指数中的比重均超过8%。
中概股被退市不会影响评级
标普全球评级8月19日发表报告指出,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7家中概股仍有足够融资渠道,即使在美国被除牌退市,不会对其信用状况构成重大威胁,所以不会导致评级下调。
目前,标普评级涵盖的在美上市中概股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微博、诺亚控股、世纪互联及鑫苑置业。
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均已在香港第二上市,而第二上市可使两地股票跨市场流通。如果阿里和京东在纽交所被退市,所受影响有限。因此一旦面临除牌,流动性减弱或提高杠杆风险有限,预期只有少数如世纪互联,可能在除牌后出现违约风险。
标普认为,美国如果勒令中概股退市,这些公司将转向内地甚至其他市场上市,考虑到中资公司仍有其他选择,公司信贷评级不会因此而下降。但是那些缺乏两地上市渠道的公司,则会面对更多风险,尤其是那些信贷评级相对较低,流动性相对弱的公司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