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让万千投资者备感煎熬。
教育股一马当先,满屏幕跌停绿光,深深中伤小散心。医疗再度大崩盘,华熙生物跌18%,爱美客15%,爱尔、通策跌10%,一把回到几月前。三傻之一的房地产再度大跌4%,万科在地板上再跌7%,让人感到切肤之痛。
“三座大山”全军覆没。还没完,恐慌情绪蔓延更多行业,白酒再度尿崩,茅台被杀5%,回到1800元。还有,平安、隆基、比亚迪等一大批白马全部躺枪。
在港股面前,A股这点都是小儿科。恒生科技暴跌6.5%,自从218崩盘以来,已经被干掉了38%。恒指同样大跌逾4%,跌破位了。权重中,互联网巨头们被市场不计成本地疯狂抛售,1万亿市值灰飞烟灭。腾讯跌7.7%,阿里跌6%,京东跌7%,京东健康跌17%,网易跌13%,美团跌13%。
今日,北向资金跑了128亿,南向资金跑了63亿。当然了,场内资金更为恐慌,群魔乱舞,胡乱砍仓。
那么,问题来了,今日为何有大股灾之感?难道中美在天津又谈崩了!?
1三座大山
港A之大跌,最重要的逻辑是市场对于政策不稳定性担忧的一种情绪化宣泄。
7月24日,中办、国办正式官宣双减政策,其中最有冲击力有两条:第一,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第二,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类校外培训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很显然,政策监管的强势介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的增长逻辑。这种变化不是短期的,而是在可以预见的中长期内,几乎看不到逆转的可能。
7月23日,住建部联合八部门发布《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剑指楼市多环节乱象,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
而在此前,监管层已经对房地产下了重手:去年8月监管层给房企划出了“三道红线”,12月底给银行设置了房地产贷款红线。这从根本上给狂奔的房地产踩了刹车,建立起了长效的管控机制。
在前述两项政策之前,于7月20日,国办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提到了在医药领域开展反垄断执法。
压着人们的“三座大山”——教育、房地产、医疗,监管层在前后几天密集开火,意味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互联网资本在不少行业实质上形成了垄断,触角也已经触目惊心地扩张到民生、公共等行业领域。如果监管方面不出手打击互联网经济的无序发展,任凭互联网经济与金融资本结合,抢占数字公共资源,侵入民生保障领域,那么将成为民众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在新的大山形成之时,监管层也开始密集开火。蚂蚁被罚181亿,斗鱼虎牙案、滴滴调查案、腾讯音乐独家版权案,接踵而至。
还没完,7月25日,8部门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两条非常有冲击力:
第一,补齐权益保障短板,节假日应支付更高报酬。第二,平台企业制定抽成比例等,须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意见。这对美团为首的巨头们意味着什么,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
7月26日,工信部启动对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注意看以下红框内表述,是不是就明白了前些日子阿里腾讯正考虑宣布互相放开生态系统的逻辑了。
短短几天时间,监管层密集出台对“三座大山”+互联网资本的的强势政策,且力度都不轻。这对于资本市场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方面,政策的出台,较为深刻改变了市场对于这些行业非常乐观的预期与逻辑;另一方面,鉴于教育和地产(互联网)的前车之鉴,市场会浮想联翩,医疗这座山跑得掉?
虽然当下并没有对于医疗有什么实质性的举措,但市场先跌为敬,开始预期消费医疗、民营医院等在合规化和导流上可能会有规范措施。这是爱尔、通策、爱美客等龙头大幅暴跌的重要逻辑之一。
2新旧对抗
在疫情之前,中国GDP已经掉到了6.1%。2020年,只有2.3%。今年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在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目标只是维持6%以上的增长。如果把疫情特殊期间拉平看,今年目标相较于2019年仅增长8.6%,两年平均增速仅为4.3%。由此可见,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台阶较为明显。
这也意味着绝大多行业已经陷入激烈的存量竞争状态,亦是内卷、躺平两词引发大讨论的重要宏观背景。
过去那些年,经济维持较高增长,多数行业没有内卷还有增量蛋糕,监管层的大体思路是牺牲一些公平,更多追求效率。比如对于异常繁荣的互联网行业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但现在变天了。在经济处于长期下滑阶段,没有新的增长驱动力出来之前,公平VS效率的天平会更多倾斜于公平。
怎么来实现这一目标函数呢?反垄断是一把维护公平的利剑,想要把资本关进笼子。
对此,任泽平有这么一段评价,非常深刻:
唯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部分)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固化,才能算是在公平的一边放上了筹码。这些被打破,市场抱团才会松动。而只有旧的抱团打破了,新的产能,新的力量才会出来。
那么新的动能与力量又是什么?人民日报在去年底评论社区团购事件,已经一针见血指出来了:别惦记几捆白菜了,抬起头吧,科技创新才是星辰大海。
去年底,“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及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的创新能力还要“显著提升”。很显然,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把中国经济拉出内卷存量竞争的泥潭。
打破旧的,才会有新的。反垄断为首的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有利于生产生活要素的流通,利于竞争,利于创新,也更加符合国家未来内循环经济发展大局。
资本只愿意跑马圈地实现垄断赚快钱,不愿意科技创新赚慢钱。那么,好了,政策就是最好的皮鞭,驱赶着资本涌入真正令人心潮澎湃的科技创新领域。
依旧抱残守缺,等来的会是生意的全面崩盘。因为,这里是中国。
3尾声
当前,人们都期盼着过上富足、有尊严的生活。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干,“三座大山”的压力总是挥之不去。还好,监管层逐步在想方设法挪开,但解决难度特别大,于是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但腐朽的过去,终究过去。作为投资者,同样要跟随政策顺势而为,因为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当然,我们也需理性看待,更不要污名化。诸如,我们想要挪开医疗这座大山,但并不意味未来该行业没有良好的长期投资机会。
其实,区别于内卷化严重的地产和教育,医疗(尤其是器械)本身就具备科技创新的基因,且是高端制造的重要代表之一。并且,该行业常年被外资主导,国内企业也才刚刚有创新的苗头出来,不太可能出台政策进行扼杀打压。
当然,政策也会针对那些伪创新的医药公司开刀,对于真正有创新力,能实现国产替代、且有望瓜分全球市场份额的医疗企业,一定是大力支持的。要知道,对于生物医药,科创板开了不盈利便可上市的绿色通道,对于医疗器械等领域更是出台了非常多的发展政策。
挪开医疗大山,监管层接下来的大方向是对更多的药品、器械实施集采,还有实施更为严厉的医保控费(PS:按病种付费抑制过渡检查等)。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挪开大山也不是一朝一夕。
最后,还想说,于企业,于个人,最重要的还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告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