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接近尾声的Q2财报季突然又热闹了起来,8月31日,伴随着王兴在财报电话会及朋友圈中对“共同富裕根植于美团基因”的阐释,美团股价当日拉升9.02%,为近期持续承压的互联网科技股带来了难得的正面激励。
仅从此次财报数据来看,与上半年低迷的市场情绪相反,美团各项业绩维持了上扬的曲线,增长情况甚至高出市场预期:
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437.6亿元,同比增长77%,高出市场预期的423.57亿元;
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达到3890万比,同比增长58.9%;
二季度,美团净亏损为33.5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净亏损52.5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环比减少为22.2亿元。
不过,经历了十年积累、走出了去年疫情带来的短期下挫后,对一直反复强调长期主义的美团,市场的着眼点早已跳出了阶段性的业绩表现。财报电话会上,分析师们也基本抛开了对本季度业绩情况的追问,更多表达了对监管疑云、未来方向的关心。
在市场情绪起伏不定的当下,借由Q2财报,美团需要回答的问题更加宏观、也更加底层。
美团从哪儿来?
互联网企业可以笼统分为两类模式,一类是信息型互联网公司,比如正如日中天的短视频平台们,它们几乎被视为信息类互联网的终极玩家;另一类是服务型互联网公司,比如去年开始爆发的社区团购,掀起了一场服务型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大战。
美团是一家典型的服务型互联网公司,无论是一开始起家的团购、外卖,还是现在正在大力投入的零售业务,采用的都是“线下助力线上”的服务电商模式。
抛开大概念,量化来看美团的服务能力,伴随着业务的发展,其服务广度与深度在持续进化:
用户侧,截至二季度末,美团平台交易用户数达6.3亿。截至本季度末的过去12个月,美团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达32.8笔,同比增长27.8%。
商家侧,截至二季度末,活跃商户数增至770万,并且,美团助力了平台商家的数字化经营,今年6月推出的“外卖管家服务”,已有25个试点城市的6000家商家参与其中,带动餐饮门店平均外卖交易额提升超过50%。
再深一层来看,互联网的不同模式,是建立在成本结构的巨大区别之上的,服务电商模式的特点就决定了其会产生非常重的履约成本。
具体到美团,基于“线下助力线上”的业务模式,其一直以来在配送网络和零售服务上的执行成本与费用都非常高。尤其是骑手成本,根据财报数据,2021年上半年,美团平台上日活骑手超百万,Q2季度,骑手成本同比上涨52.6%至155亿元。
优化配送网络,对生态系统进行持续投资,这是服务电商模式持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美团十年来发展与突围的过程,也说明了能做好本地服务生意的平台,其核心优势其实是在本地商家与骑手建设。
在这一理解上来看,目前正被市场高度关注的针对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正是服务电商模式底层逻辑的一部分。在此之前,骑手制度的优化、配送网络的建立,其实一直都是被业内持续关注与讨论的内容,正如王兴所说,《指导意见》是“给予了美团更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清晰的政策路径”。
长期的大方向是无需争议的,伴随着灵活用工市场进一步走向规范,外卖、网约车、家政等相关的行业在更健康的生态系统下谋求可持续的发展,能够为劳动者与平台提供长期裨益。
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外卖员
但短期内,投资者们的疑虑在于,针对骑手的权益保障支出,会对美团自身的经营造成多大压力。
要明确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政策做更准确的理解。
目前,监管的态度更倾向于方向指引,政策循序渐进。今年初开始,其实就已陆续出台了与外卖送餐员相关的文件,7月份《指导意见》的推出是对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但其中还有诸多未成定论之处,给予了企业一定的缓冲和准备期。
具体来看,按照外卖业内专送、众包和乐跑骑手的分类,外卖专送模式大部分都是属于第二类劳动关系,《指导意见》里对于这类人群社保的态度是“引导和支持”。乐跑和众包骑手则归于第二或第三类劳动关系,具体如何界定仍然有空间。
在政策方向逐步明确的过程中,企业要做的其实就是紧紧跟随。事实上,根据美团电话会上的内容,随着企业、社会对骑手权益的关注更加深切,美团已经率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骑手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通过提升外卖骑手工作体验、提供智能头盔等多种方式确保骑手权益。
在理解监管态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握的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美团所遵循的服务电商模式决定了较高的履约成本,美团在一直以来的发展中也从不是一家专注于高利润的公司。
这一点在外卖业务利润率上有着明显体现。中信不久前发布的研报里提到,从美团上市之初所提的外卖日均1亿单、每单1元钱的目标中,能读出公司自身对外卖业务并未进行充分盈利性追求,外卖业务的UE模型测算可知该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具备弹性,测算每单盈利2-3元钱并非难事,但公司提出的1元钱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维持生态平衡的战略思考。
因此,无论是出于商业模式的底层发展逻辑、还是出于企业自身的战略追求,在这个阶段谈美团的变现都为时尚早。将企业发展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如何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商业价值,这一点值得被给予更广阔的想象。
美团到哪儿去?
Q2财报中,骑手成本同比上涨52.6%,体现出美团对服务电商模式的生态投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个数字,是美团研发支出同比涨上64.1%至39亿元,这则体现出美团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这一探索集中在科技领域。今年3月底,在美团2020Q4及全年财报电话会上,王兴提到“一直认为美团是一家科技公司”,随着这一定位的逐渐明晰,能够明显观察到美团战略中“科技”属性的强化。
一方面,对应着研发支出的上涨,美团在科技领域的自研能力得到了持续的打磨。尤其是在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研发上,过于几年里,美团在这一与其本地生活业务有着高度协同性的领域持续投入,目前在技术落地上已有进展。
财报显示,目前,美团的无人配送车在北京已经部署了一年多时间,累计配送订单近5万单。今年4月,美团还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最新版本无人配送车“魔袋20”,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更广泛地部署。此外,美团测试和开发无人机服务也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从今年开始,美团已经为部分订单提供了无人机配送服务,截至今年 6 月,累计使用无人机交付订单 2500 多笔,试飞 22 万次。
现阶段,在疫情等特殊场景下,无人配送已经发挥了其独特价值。在广东疫情复发期间,美团利用无人机建立了一个“空中通道”,将城市物资运送到深圳南山区的隔离区,为该地区的居民运送最重要的应急物资。
在业务协同方面,根据中金测算,美团无人配送技术的落地将赋能骑手提升人效,“预计在2023年随着单车成本可以下降至10万元,同时伴随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使用无人车可以提升外卖骑手人效。”
强化自研能力的同时,另一方面,美团也积极通过投资的方式扩大自身在科技领域的射程。
在新一代CVC中美团一直较为活跃,但过去其更多关注的是与本地生活有着强相关性的领域。但在近一年时间里,无论是美团战投还是美团龙珠,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先进制造上的投资比重大幅增长。根据IT桔子数据,2021年至今,美团战投及美团龙珠共有15笔对外投资,其中科技领域投资占到10笔。
在新消费疯狂的大潮下,美团作为一家成长在本地生活市场的公司,却在今年这场线下餐饮投资热潮中保持了相对冷静,反而大手笔投入科技,这足以说明美团战略方向的明确。
具体来看这些被美团看好的公司。
在2020年下半年美团广撒网投资了一批机器人初创公司后,今年美团继续在这一领域寻找好标的,参与梅卡曼德机器人、普渡科技的C轮融资。梅卡曼德是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新星之一,成立不到五年,已获得来自美团、红杉资本中国、源码资本、英特尔资本等机构的8轮融资;普渡科技则更专注于服务机器人市场。
自动驾驶是美团布局的另一个重点。投资理想汽车这一神来之笔,但很明显财务回报并不是美团的核心诉求,其真正地扎根在了自动驾驶领域中、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布局。今年以来,美团就投资了毫末智行、禾赛科技、赢彻科技、轻舟智航等企业,涉及激光传感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无人小巴等产品。
今年美团还在半导体上押住了不少筹码,投资了DPU芯片研发商星云智联、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芯片研发商爱芯科技、半导体晶圆代工制造商荣芯半导体。此外,恩和生物这一生物科技企业也出现在了美团的投资名单之中。
梳理美团的投资名单可以发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半导体、生物科技......美团所关注的都是能够改变人类社会的大机会和大趋势。它们或许在未来能够产生与美团有业务协同的空间,但指导美团投资决策的更重要理念,是这些企业、这些技术能够与美团的使命一样,服务于更美好的人类未来。
这或许就是美团对“美团”的回答。无论是做服务型电商平台,还是通过自研与投资探索科技未来,以始为终,美团一再削弱了对短期盈利性的追求,而在用科技将“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ESG已成为当下投资的关键词之一,这一概念的火热也折射出价值认知的进化:能够在商业上实现长期价值的企业,一定是切实地为大众生活做出贡献的企业。美团的价值,也就蕴藏在“科技”的愿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