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打造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使用5G、CAVE、MR技术,以全实景、真跨屏的方式,请代表委员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
无论相隔多远,在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中,身处北京演播室的新华社记者,可以和代表委员实现“裸眼3D”般的面对面交流,而且是全实景、真跨屏。
作为拍摄主场地的新华社新立方智能化演播室,先采集代表委员所在工作环境的实时信号,通过5G、CAVE(基于投影的虚拟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LED屏幕多角度三维缝合技术等,将场景在演播室做等比例还原,在有限的真实空间中打造出无限宽广丰富的沉浸式环境,实现了两个真实空间的虚拟交错,视觉效果上达到与拍摄环境的最佳融合。数字科技的仿真度与创造性,为演播室增加了多元化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场景想象力,主持人在固定点位行走其间,就好像是跨过了任意门,来到了代表委员工作的地方。
再通过播放器、多声道扬声器、播控系统等,构建出超大视角、超高沉浸感的视听呈现系统,使观众能够同时获得多方位的视听信息,带来单一平面视频无法展示的强大沉浸感。
此次异地访谈的视觉呈现,让众人惊呼如同在同一空间进行交流互动。在此后的多场答记者问环节,都以LED大屏作为交互媒介,进行屏对屏传输实时互动,实现人民大会堂会场和梅地亚会场之间“隔空对话”、“隔空问答”的效果。
在演播室里,远方不再是平面上单调的“二次元”,而成了肉眼可见的立体场景。通过提前采集代表委员及所在工作环境的实时信号,再通过CAVE(沉浸式虚拟现实大型显示系统)演播室技术,将场景等比例还原。此外,再配以5G、人工智能、MR(混合现实)技术加持,主持人就能“跨入”代表委员实地工作和调研场景与代表委员交谈。
可以相信,这一新颖的访谈方式,不仅产业界和媒体界感兴趣,广大民众也会感到惊喜,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认识5G“黑科技”,不仅仅是网速快。去年的5G直播到今年的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随着5G技术成熟和规模商用,报道两会的黑科技也在升级。通过两会“预热”,5G将在经济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近几年来从技术创新、标准建设、牌照发放、走向商用,一直站在聚光灯下,其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逐渐为大众所认知。仅中国移动一家运营商,5G套餐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
对用户而言,5G目前的优点似乎就是网速够快,更有网友调侃称,换5G手机“主要是方便测速发朋友圈”。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新华社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5G不仅自身是一门创新的技术,同时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可以与其它创新技术有效融合,推动其它创新技术走向规模应用。
全息成像并不是最新研发出的技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全息成像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需要比普通摄像处理100倍以上的信息量,对拍摄以及处理和传输平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最早的全息技术仅用于处理静态的照片。要实现高清影像的超低时延传输,全息成像等到了5G的商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5G的大力部署,全息通讯产业爆发在即,“AR+AI”全息成为全息技术的突破点,5G消息生态链正在努力构建中。以往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全息视频通话或将在5G时代实现全面落地。微美全息作为重要参与者,中标中国移动和媒体云平台二期全息远程互动,正在通过“5G+全息远程”重新定义中移动通讯方式,努力促成AI与中移动通信产业的结合,逐步构建引领中国5G实时全息通讯的核心竞争力。
全息影像通信依托于5G网络高速率的特性,传送大数据量的3D视频信号,可为用户展现出更加真实的世界,在交互性上有质的飞跃,将成为互联网社交的颠覆性技术。目前,三星、Facebook等科技巨头均加入该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显示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而国内从事全息投影领域的企业数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5G全息视频通话中,人与人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屏幕两端,而能真正的实现三维立体实时交互。利用AR全息设备,通话的双方立即置身于同一房间,可以任意变换距离、视角,看见对方的手势和身体语言,甚至能看清对方皮肤的精度细节。
作为国内全息视觉AR的代表企业,微美全息(WiMi)专注于全息云服务,主要聚集在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全息半导体、全息云软件、全息汽车导航等专业领域,覆盖从全息车载AR技术、3D全息脉冲LiDAR技术、全息视觉半导体技术、全息软件开发、全息AR广告技术、全息AR娱乐技术、全息ARSDK支付、互动全息通讯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
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5G落地后第一场景应用将加速VR/AR发展,中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因此,在5G的加持下,VR/AR等沉浸式游戏场景的通信传输短板将被弥补,预计沉浸式游戏的VR/AR商用将加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70%,而根据Greenlight预测,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此外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根据IDC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较2019年的预测(65.3亿美元)有显著增长。同时2018-2023年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升级对信息化的需求极为迫切,赋能传统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需要加快“专网+人才+生态+平台+终端”的5G能力体系建设,推动5G尽快融入百业、服务大众。
只有加快5G能力体系建设,全力推动5G和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才能为5G技术与垂直行业的深度适配和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5G市场服务已渗透进民众日常生活,作为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推动5G和经济社会民生深度融合,催生更多信息服务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推动5G加快融入百业、服务大众,让更多国人用上5G、用好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