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钢铁去产能将分流180万人
导读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2月29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全国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职工大概180万,加上关联就业人员,总数最起码有300万人左右,分流50万人,可能相当于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赵喜子在调研中发现,已经开始裁员的钢铁企业通过买断分流,平均每人成本在13万元。
本报记者 夏旭田 北京报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月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约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为此,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个亿作为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的安置。
“现在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这次化解产能过剩的切入点开始做,对这两个行业做了初步的统计,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大约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尹蔚民表示。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2月25日曾表示,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要有强大的社会托底政策,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的规模是两年1000亿,主要用于解决职工安置、转岗、技能培训等问题。尹蔚民表示,失业保险和就业专项资金对其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也要予以相应支持。
尹蔚民介绍,围绕着如何做好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国务院部署了“1+8”的配套文件。其中一个文件就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的意见。其总的考虑是“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
具体的安置渠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鼓励企业挖掘现有潜力,在本企业内部来安置职工,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能让分流出来的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第二方面,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需要离开本企业的职工,、启动就业扶持计划,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第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内部退养,也就是说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第四方面,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煤炭研究网总经理马俊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80万人的分流可能主要是指第二种和第三种。其中买断转岗的成本要更高一些,不少国有企业希望尽量回避这种安置方式。“买断如果按照15年到20年来补贴的话,即使按每年2万元的标准,成本也非常高。”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从业人员611.3万人。照此计算,煤炭系统分流130万人,或占整个行业的五分之一左右。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2月29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全国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职工大概180万,加上关联就业人员,总数最起码有300万人左右,分流50万人,可能相当于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
赵喜子在调研中发现,已经开始裁员的钢铁企业通过买断分流,平均每人成本在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