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巨头竞逐VR消费市场 是虚火还是烈焰?

  当前的VR虚拟现实产业正值风口,各路资本强势涌入。2016中国首届虚拟现实+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届时国内外行业大咖、专家学者、各路大佬精英齐聚,微软Hololens、HTC Vive、暴风魔镜等国际大厂商的先进产品将展示,同时会上还将发布VR重磅产品。国际巨头大举进军VR领域,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百度近期借视频百度进军虚拟现实内容;阿里巴巴则砸下52亿元人民币的重金投资Magic Leap;腾讯也披露了一系列Tencent VR项目的进展,包括此前已开发了移动版本的VR设备和带有传感器系统交互的手机壳方案等。

  VR市场空间广阔,国内外厂商都相继宣布各自的VR战略,足可见资本对VR行业的热情。不过还有诸多因素限制着VR产品不能马上走入寻常百姓家,比如,VR设备体验成本过高、可供使用的内容过少等都是行业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短板,VR厂商应从硬件升级、内容创新等方面,提前做好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巨头入局VR

  VR市场上不断有互联网巨头入局,而这些资深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也将推动着整个VR领域的更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上,Google微软、Sony、三星等早已入场。今年洛杉矶的E3电玩展上,Google三星、HTC、Oculus VR还带来了众多虚拟现实设备与产品。

  而国内市场上,BAT巨头也十分重视VR技术的发展前景,在战略上提前进行布局。2015年12月,腾讯宣布了Tencent VR SDK并公布开发者支持计划,首次系统阐释了腾讯公司未来在此领域的规划。百度则搭建VR频道,聚合优质内容,并通过线下推广来培养用户粘性。今年3月阿里成立VR实验室,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提供VR内容和硬件孵化。而早在去年10月,阿里已经重金投资了美国VR企业Magic Leap.

  今年被誉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资本对行业的热情水涨船高。据高盛发布的报告显示,VR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182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也不容小觑,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可以说,2016年资本大量涌入VR市场,让不少企业得以继续发展,也推动了更多的厂商加入这一行业,未来的VR市场蕴藏着诸多的可能性。

  VR产业仍存短板

  资本对虚拟现实的高度关注,刺激了行业的火热,但VR产品要真正成为消费级产品,目前来看尚且不具备成熟条件。小米公司CEO雷军曾指出,在极客人群和垂直应用领域,VR技术方兴未艾,未来2-3年VR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VR技术普遍应用还需5-10年的时间。暂未突破的技术瓶颈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限制虚拟设备向用户端落地。

  “沉浸式”体验一直是VR技术的核心体验,但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达到理想中的用户体验,大部分设备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升级和创新。不少使用者反映,在使用VR设备后,容易使人产生感官不适。据腾讯研究院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称,长时间使用VR设备容易使人眩晕、恶心,严重情况可能引发高血压等生理疾病。

  而优质的VR体验,既需要来自视觉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内容才是推动行业前进的动力。从较大的范围来看,目前可供VR设备使用的服务、内容大多仍处于空白阶段。专家提出,目前VR创作者对内容的制作缺乏较为深度的理解,能为设备量身定做的VR内容可谓凤毛麟角。这个原因也导致了消费者短时间内,难以将自己对产品的好奇心转化为消费动机。

  此外,目前VR视频的拍摄、VR游戏的开发成本仍然很高,而且短期内较难获得回报,且初创公司大多在资金方面较为短缺,导致了高质量作品难产。与此同时,VR设备标准不一,不少内容和服务并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也为内容制作方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而最为关键的是,VR设备高昂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虽然国内部分厂商在近年推出了低价VR设备,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使用体验较好的VR设备,往往价格普遍较高。扎克伯格也表示,Oculus Rift头盔定价600美元过于高昂。而且,可供VR设备运行的电脑或手机,也需要较高的配置,也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成本。

  总之,感官上的体验欠缺、暂未丰富的内容等,让消费者很难将VR产品看做其刚性需求。《财富》与morning consult展开的调查显示,仅有6%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半年购买VR偷窥,10%的人表示计划未来1-2年内购买,而54%的受访者完全没有购买VR设备的打算。所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规划,对厂商而言是其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的核心点。

  “内容为王”,抢占产业链制高点

  VR应用领域版图要如何扩张,这是目前各大厂商都关心的焦点。专家李树欣认为,让普通消费者真正接受的产品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体验的改善,二是好的内容。从VR行业目前存在的短板来对症下药,对产品本身进行升级、对内容制作技术和配套终端产品等产业链进行更新,可能成为VR突破瓶颈的几个方向。

  首先,硬件提升是产品研发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感官上的不良体验,VR设备势必难以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另一方面,目前整个VR行业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标准。考虑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VR产品早晚必须走上标准化的道路。能否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将决定企业的命运。此外,通过提升硬件来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价格的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到产品的购买行列。ARM执行副总裁吴雄昂认为,VR产业链层面,硬件的基础优化还未真正到位,标准也还未统一,未来一年多时间内,行业才有可能出现给予新业态优化的系统。

  其次,内容对于VR行业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相比于投入硬件生产的资本,当前VR内容创作方面的规模还非常小,但随着巨头的加入,这一僵局将被打破。目前阿里发布了名为“Buy+”的VR购物概念,将新兴技术融入到消费中,用虚拟现实来还原仅10亿种商品。而华谊兄弟等娱乐企业已经对VR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2015年10月底其收购了圣威特部分股权,加码实景娱乐。

  最后,VR应用无法脱离其他链条单独存在,需要产业链间的协作互助。对于VR产业来说,硬件和软件绝非一家创业公司就能完成的。对于大部分厂商来讲,无论是技术方向还是商业模式、用户群体的选择,都仍然很模糊,厂商应当眼放长远,重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那么,即便VR产业的资本狂热消退后,也能够在市场中得以立足。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