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日前宣布对40家中国钢铁企业及其分销商在美销售的碳钢与合金钢产品发起“337调查”。这是继对中国钢铁产品频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后,美国史无前例地通过设置知识产权壁垒来限制中国钢铁进口,标志着中美钢铁贸易争端的进一步升级。
随着美国钢铁产业陷入经营困境,以及美国政客和选民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升温,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诉诸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中国钢铁进口,试图将美国钢铁产业的困难归咎于中国。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已成为全球发起“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及其钢铁产业成为美国“双反”调查的最大目标。
仅仅10天之内,美国对涉华钢铁产品采取四次贸易救济措施,凸显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正急剧抬头,而且手段越来越严厉。与“双反”关税将大幅增加中国企业出口成本不同,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的“337调查”将对中国企业全面设限。一旦涉案企业产品被裁定违反《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涉案产品将彻底失去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资格。
美国钢铁业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升温,正值美国总统大选党内预选波澜不断、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寻求连任、公众对国际贸易怀疑加重、奥巴马政府艰难寻求国会支持批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美国政客愿意迎合部分行业和劳工组织的诉求,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以争取选民支持和捞取政治资本。
然而,历史经验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供应链国际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双输的格局。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的轮胎特保案,到过去几年对中国光伏产品两次发起“双反”调查,再到如今对涉华钢铁产品展开多重贸易救济调查,美国的贸易保护大棒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令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损失,可谓损人不利己。
美国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前主席丹尼尔·皮尔逊警告,诉诸贸易救济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钢铁业的问题,反倒会抬高国内钢铁产品价格,增加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最终损害美国整体经济利益。
中方一贯主张审慎、克制、规范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通过各种对话磋商机制与世贸组织成员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中美钢铁业应加强对话、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曾担任奥巴马总统国际经济事务特别助理的罗里·麦克法夸尔说,考虑到目前的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奥巴马政府最后一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尤为重要,双方应加强合作、寻求共识,向两国民众展示接触和沟通会比威胁与对抗能获得更好的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业已形成。作为决策者,应登高望远,摒弃政治投机的短视行为,抓住下个月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机会,牢牢把握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主旋律,妥善管控两国经贸摩擦,不断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利益汇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