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先发优势正被侵蚀
高飞昌
经过两年突飞猛进的增长,本土自主车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唱主角”的格局已然形成。比亚迪[股评]、北汽、上汽、江淮、奇瑞等本土车企,由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较早,如今占据了较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明显。据目前市场上表现最活跃的比亚迪与北汽两家企业各自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两者在乘用车市场份额都已经超过20%。
而在9月初开幕的成都车展现场,除了这几家企业,更多的自主车企踏入新能源车领域。以车展亮相车型为例,北汽EU260、比亚迪宋EV、江淮iEV6E、广汽传祺GA3SPHEV、观致3EV、奔腾B30EV、凯翼纯电动车、东风景逸S50EV等十多款新能源车齐登场,从纯电动车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自主新能源新车数量多达十多款。
比亚迪、奇瑞、江淮、北汽等车企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兴起初期便做好了发展新能源领域的规划,因此其发力新能源并不让人意外。而随着一批新进入者的到来,国内新能源车发展趋势变得丰富多样,以长安、吉利、广汽等企业为代表,在最近一两年制定了自身的未来五至十年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车正在成为这些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当下,参与新能源市场的自主车企仍在不断扩充,观致、凯翼、东风景逸、奔腾等也作为最新进入者引起业内关注。
自主车企布局新能源呈现出“全面进击”的态势。而与此同时,外资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也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新玩家。尤其,宝马在此次成都车展期间高调亮相旗下几款中高端车型,成为被热议的话题。自主车企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外资品牌要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然而自主车企的先发优势日益受到外资品牌的挑战,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外较量会更加激烈。
全面布局
比亚迪在成都车展上展示了宋EV,这款车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上市,是比亚迪今年发布8款新能源车计划中的一款。据比亚迪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4.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30.74%。同时,比亚迪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占据约36%的市场份额。其中,比亚迪秦、唐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起到巨大拉动作用,销量分别接近10000辆和1.9万辆。
以上数据显示比亚迪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而一直与比亚迪激烈竞争的上汽、北汽等本土车企,也在加紧追赶。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上汽荣威新能源车销售超过1.2万辆,同比增长163%,其中荣威e550销售超过8000辆。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则交出1.5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42%的答卷。北汽新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勇表示,北汽在私人电动车领域的市占率已经达到70%以上。
北汽在成都车展上则带来了EU260车型,该车是目前北汽新能源现阶段的主打产品,其续航里程超过260公里,且拥有北汽最先进的车联网科技。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拥有EX、EU、EV几大产品系列,而此前两年北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卫蓝行动”,此举助推北汽新能源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关注。
江淮也带来了微型电动车江淮iEV6E,该车与江淮目前的iEV4、iEV5等产品构成江淮的新能源乘用车阵营。近日随着江淮汽车[股评]与大众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新能源车的消息公布,江淮有望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
除此之外,奇瑞、长安、吉利等车企也已经制定好针对未来五至十年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比如长安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80亿元推34款新能源车,吉利则在“蓝色吉利行动”中宣布要在2020年前实现新能源车销售比占比超过90%的目标。
而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广汽传祺GA3SPHEV、观致3EV、凯翼纯电动车、奔腾B30EV、东风景逸S50EV等“新面孔”。与此前较早发力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相比,广汽传祺、观致、凯翼、奔腾、东风风行等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进军新能源车也有着各自的战略诉求。其中,广汽传祺目前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表现优异,今年上半年制定了到2020年销量达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而观致则将发展新能源车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突破机遇。
而一向在新能源领域动作较慢的一汽和东风,目前也开始推动旗下新能源产品奔腾B30EV和东风景逸S50EV在车展上亮相。虽然各家自主车企的车型产品以及技术水平不一,但无一例外参与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列中来。
亲民路线
当然,就在自主车企全力加码新能源车之时,外资品牌车企也对新能源车市场虎视眈眈。但相对而言,自主新能源车则多定位于廉价车型。以北汽EU260、江淮iEV6E为例,均是主打性价比较高的10万元左右的产品。但随着市场发展,自主品牌将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上牌车型多以经济型为主,不少价格都在20万元左右甚至更低,但相信这一情况会逐步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将慢慢向高端发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表示。
由此可见,中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出现了定位高低的区别。有分析认为,自主车企新能源车一直面临着提升销量的重任,要抢占足够多的市场份额,高性价比就是一个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车开发层面,本土新能源车多是在现有的燃油车基础上改动而来,鲜有专门开发的新能源车型,比如长安逸动EV、吉利帝豪EV等车。而此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再加上国家与地方两级财政补贴,最终可以实现销售端的亲民价格。
就现阶段而言,本土新能源车品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外资品牌想要撼动其地位有不小的难度。然而,随着财政补贴退坡机制的作用,未来新能源汽车势必将依赖自身实力立足于市场。
中国本土车企深知其中的竞争激烈程度。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副主任朱军曾公开表示:“不担心外资品牌的竞争,现在上汽集团[股评]旗下的合资企业有意与上汽新能源合作,学习我们的技术。”言下之意,中国本土车企在技术方面并非完全落后。但他同时认为,新能源车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仍在于市场接受度方面,包括电池技术和车辆续航里程能否突破,充电设备是否完备、充电时间是否便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