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场产业跨界融合的革命,正在保险业内外发生。在这场变革中,保险企业如何进行思维重构;如何借鉴新技术新思维,形成保险业的发展推力;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共推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业界同仁。
在10月22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上,嘉宾们就跨界引发的保险公司商业模式、文化理念、组织构建、客户选择、产品定义、业务模式、渠道拓展的重构,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在当天上午的主题讨论环节,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占军、太平人寿副总经理王胜江、阳光人寿副总裁龚贻生、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吉祥人寿副总裁孙安民、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人保财险产品处长刘玉琳等7位嘉宾就分享经济下保险业如何重构商业模式、从跨界视角如何看待互联网百姓的创新与发展、“风口”在保险业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借势腾飞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以下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审阅。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占军:
保险跨界要跨而不乱,多而有节
“跨界和重构”这个主题非常好,第一,很有现实意义,第二有相当的前瞻性。为什么这么说?保险跨界,其实它的跨界本质含义指的是跨界经营。跨界从广义来讲,可以有很多解释,但是本质上是指跨界经营。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多元化,也叫多角化经营。
保险跨界有两个主要路径:一是在金融领域其他子行业进行交融发展,二是在保障领域的跨界。比如我们所说的几项养老、健康,包括社会治安这样的产业跨界。所以这个跨界的路径,主要是两个。在资本市场上,我们的一些运作严格来说不能叫跨界,买了哪一家公司的股票,纯粹是做财务投资的,不一定是跨界。只有战略投资,只有把这些企业纳入自己的经营体系,这才叫跨界。所以跨界的概念,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
第二个看法,跨界在中国保险业已经形成了趋势,而且这个趋势是势不可当。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国家大力鼓励的,我们翻开“新国十条”,很清楚,就是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养老产业,进入养老产业;鼓励保险机构进入健康管理产业;鼓励保险机构控股、运营医院;鼓励保险机构进入保安行业产业链。
“新国十条”是鼓励跨界、支持跨界的,这一点很明确。这和我们谈的“保险姓保”没有关系。“保险姓保”是针对特定的话题来说的,比如谈到财产保险公司,他要“保险姓保”吗?不可能的。谈到健康险公司,我们也不会说“保险姓保”。“保险姓保”是对特定业务来讲的,不要搞太多的非保险的业务。实际上,这是对保险的本业来讲的。
保险跨界是在坚持主业、本业的基础上,再“跨”到一些相关的领域经营。跨界并不影响主业,“保险姓保”是相对于主业来讲的。“保险姓保”和跨界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保险跨界一是有国家支持,二是跨界需要有实力。中国保险业发展到现阶段,从世界水平来讲,我国现在处于第三位,马上就可以上升到第二位。2015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为2.4万亿元,保险总资产为12万亿元。所以,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与基础。另外,跨界能够实现保险服务领域的有效拓展;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改变保险业的经营生态。所以,我觉得保险业跨界是好事情。
但是,这里面要注意一下,跨界是讲原则的,你要“跨”到一家和自己业务相关的领域,要跨到有核心能力的领域,不能跨到与你的业务毫不相关的领域。所以要跨而不乱,多而有节,不要贪多求全。行动可以快,可以抢占先机,但是要快而有序;要始终注意防范风险,注意成本,注意收益。
另外这里面要强调资源,强调你的人员规模,强调核心能力。如果说以此为主线,以自己的核心能力为主线,实行有效的跨界,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希望保险企业在跨界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太平人寿副总经理王胜江:
利用互联网渠道做好跨界
我们要用跨界的视角来看待互联网和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互联网保险确实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在最近这两年。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通过网络销售的退货险达到10亿件,这的确非常惊人。互联网在我国最大的优势就是“粉丝”多,用户多,数量非常庞大。所以在我国,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发展速度非常快。虽然通过互联网销售的退货险数量很大,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在可观的件数背后,其件均只有4毛8。这就是目前我们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特征。就是数量非常大,但是件均值却不高。尽管其件均值还很低,但也表明了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保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处在快速的发展期。
我认为,无论是跨界也好,创新也好,实际上互联网也是一个渠道,是一个工具。许小年教授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对于互联网,我们也不要把它“神”化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在我们重构或者跨界里面,我们要思考的是保险公司作为跨界一方,你的优势在哪,怎样运用好工具或者渠道发挥出跨界一方的优势来,这非常关键。
现在大家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互联网保险,而且把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突破。我想说的是,在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大保险公司是否了解了自身的优势究竟在哪了?如果我们不扮演好自己作为跨界方的角色或者发挥出我们的优势的话,那跨界就无从谈起。
阳光人寿副总裁龚贻生:
保险业面临四个风口
保险会遇到什么样的风口?在这个风口下,怎么顺势而为?我认为保险现在或将来面临有四个风口。
第一个是资本的风口。现在很多行业,特别是有钱的资本,都想进入保险行业,参与的模式有建立新的保险公司,或是收购以及参与,这是一个风口。
第二个是产品发展的风口。这个主要是指保险+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工具,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服务功能。还有就是保险+健康养老产业,这一区域目前发展得也比较快。
第三个是政策的风口。有利于保险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比如国家财税政策,将来有可能征收遗产税;还有很多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监管政策的放开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
第四个是老百姓保险需求大爆发的风口。现在寿险还是以推销为主,将来保险将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财务规划、风险规划,不管干什么事情,大家都会想到先去化解风险而去购买保险。还可能成为一种时尚,比如孩子结婚了,送份保险给孩子等等。
针对这四个风口,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现在的保险业要细化市场,发挥自己的优势,定好位。比如阳光保险,我们围绕保险这一主业,制定出跨界多维发展战略,一是健康养老、医疗;二是大数据或互联网、云计算;三是综合金融战略,着力解决老百姓的理财需求;四是海外战略,提前配置优良的海外资产,分享国际发展的成果。
第二,要借助发展时机,通过跨界融合,推动保险快速发展。比如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工具,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精准营销的便捷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把养老、健康等与保险产品嫁接起来,通过跨界实现共赢发展。
第三,加强保险业的资本实力。既然有好的风口,就会有想进入保险业的股东或者资本。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资本实力,应对将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形势。
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机遇,在风口上顺势而为,维护好行业的声誉和品牌,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中英人寿副总裁马旭:
跨界应“简单、平等、共赢”
中英人寿有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其模式鉴于对产品的认知、对渠道成本的分析和它自己的发展的可控性。先是做经贷,后来做银保,目前共有七个销售渠道,一直以来,中英人寿以投入产出、长远发展策略为基准,针对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销售渠道比例。这种调整令人联想到跨界。众所周知,跨界有三个重要的关健词,但我觉得对于小公司而言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界限。
比如像财产险,国外的财产险公司对汽车制造业提出很多性能上的一些要求,例如必须有EPS之类的东西,没有这个东西,就不可保等等。实际上这种参与、这种跨界,是为了保护主体行业而必须去做的跨界。
比如参与到4S店或者是服务过程,就是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所以这种跨界,是基于帮助主体行业更好发展的角度而进行的。
再比如保险与互联网,究竟是互联网+保险,还是保险+互联网,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所谓的界限的问题。保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应该有三个特性:第一,简单。以前在互联网上卖保险时,它会反复让你填身份证号,现在就不会再有这种情况。第二,平等。保险与互联网跨界双方的合作不应当是迷失自己的合作。第三,共赢。这是核心的一点。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客户选择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途径;共享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非常好的服务体验。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专业化的风险保障、理财规划的优势也为其作为销售商的平台把住了关口,因为保险将来一定是要走专业的理财规划师的道路,所以互联网不可能完全取代它。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国家所有的法律条文在网上都有公布,但是为什么打官司的时候还要请律师?因为任何一个法律事件,在网上都可以查出无数的法律条文,但是究竟哪些对应事件、怎么去关联、怎么去做,就一定要有个专家。
因此,保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是双赢的,不可能存在将来谁把谁吃掉的状况。
吉祥人寿副总裁孙安民:
风口伴随风险守牢风险底线
我首先要谈的是保险的“风口”问题。目前社会保障业务的放开,对于保险来说应该是一个大契机。过去十二五期间,这一块的业务基本都是由政府来分管的,没有具体放开到商业保险,所以保障水平有限,放开以后,我觉得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是大资管。以我对银行行业的了解,过去保险业的整个资产端的40%、50%都是存在银行,而银行的利率很低,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报了3.7,还是上浮了很多。所以大资管的时代的来临,对我们保险业来说增加了很多机遇。
第三,移动互联网发展。现在年轻一代网民占主要市场,从外卖可见端倪,美团、饿了么等一系列APP平台也正是保险应该发展的方向,应予以重视。
第四,营销体制。当我们放开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后,保险代理人迅速增至700万左右,营销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第五,养老。现在老年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6.5%以上,多达两个多亿人口。到2050年左右,会上升至5个亿左右,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可能占25%到30%,养老将是我们中国社会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如何抓住这几个“风口”?
第一,应该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主来突破规则,降低成本。现在保险业的成本过高,源于对其他经济机构的依赖太高。我过去分管银行保险时,发现保险成本都已经到6.0以上,而银行存管的一年期只有1.5,即便上浮30%,也只有1.95。也就是说银行的整个成本只有3左右,而我们保险行业的平均成本都到了6以上,甚至有些保险公司的成本还不止。这么高的成本,将来有可能产生利差损。
第二,借大资管机遇抓好资产端的运营。保险行业14万个亿的资产与银行业100多万亿相比过少,但管理的成本还是很高,十年期国债的收益都3以下,准备金存款三年期以上的也就3点多,只能够通过大量的投资来获取收益,来覆盖我们的成本,要不然真是个大隐患。
第三,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应该以客户为主体,大力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应该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理赔难问题,传统方式务体验不好,谁都知道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客户是有体验的,理赔难肯定对我们保险行业的声誉是有影响的。
第四,要想抓住养老“风口”,需要打造一个平台,将保险公司、地产商以及中介机构连接起来。目前商业地产过剩,而养老地产需求巨大。
第五,保险行业要牢牢守住风险这个底线,风口是与风险伴随,风险还是非常大的。我认为保险公司要时时保持警惕,绝对不能分心。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
不为跨界而跨界 不为共享而共享
开放、分享或者共享,是我们行业面临的一个机遇,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老百姓的保险意识的提高,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持久的推动力,是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存在的风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服务始终是它的根本,不是为了跨界而跨界,也不是为了要共享而共享。最终所有核心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服务。共享的鼻祖可以说是洛宾,上世纪末,他在美国租车网站非常普遍的状况下,有远见的望到租车行业的一个痛点。当时租车至少要租一天,如果异地还车的话,还会很贵,要收取超额的手续费。他的想法就是我要建立一个网站,客户在这里不需租一整天,可以随时租随时还,时间由客户随时指定,取车和还车的地点也完全在网上来决定。现在他的网站对传统租车的公司已形成一个强大的竞争。
另外的一个案例就是IRBNB。像希尔顿这种跨国性的酒店,他们用了60年到90年才达到了国际上三四千个酒店的规模。但是IRBNB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达到了同样的规模。成本很低,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过剩的产能放在网上,其他的完全是通过网站来呈现。这分享出来的房间是不是合适,这个客户是不是值得你邀请他来住,网上记载真实透明。当然我们中国的滴滴打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想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我们行业的痛点,应该就是信息的分享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拿我本人来说,从开始学习到深入这个领域,我有很多的风险需求,但是从没遇到一个主动来找上门的代理人。周围的很多朋友也是这种情况,他们有什么保险上的问题都来找我咨询,我说不要怪我说不太清楚,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代理人。
鉴于我个人的体会和例子,我想其实共享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可以说我们对于保险、互联网金融讨论已久。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就是保险产品的在线化。但是这个观点,也是参考了其他领域,借助了互联网发展来了解他们走过的路,有的行业,我个人认为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
刚才我们说第一个阶段,保险产品的在线化,第二个阶段,通过数据来重新定义和描绘我们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新产品。但这些新产品的发觉,一定是基于数据的。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说的话,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要走出去,也要吸引大量的客户走进来。第三个解决人人金融,每个人如果都能成为潜在的客户,我想这种客户的规模,应该是能够有呈基数级增长的。
人保财险产品处长刘玉琳:
以保险企业为平台建造新的生态圈
分享经济中,有三个比较关键的词。第一个是整合,分享经济的前提就是整合一些闲置的资源;第二个是价值,分享经济在整合的模式下,它一定要创造价值;第三个是平台,分享经济成功的前提通常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去打造一个平台。
我们拿自身举例,人保财险对共享经济重构商业模式的探索,做了三个层次的工作。
第一,产品创新。只要它创造了价值,带来了新的经济的模式,就是我们产品创新的一个方向。也就是保险在分享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链条或者说是一个纽带的作用。
如果大家在百度搜索“分享经济”这个概念,它举出来的第一个案例,其实就是滴滴打车。滴滴和uber的合并,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了。滴滴的专车,实际上就是分享经济模式下的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在分享经济本身,它也产生了新的保险需求,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代驾。
我们很多客户在酒后通常会去约代驾。代驾当然希望能够把我们安全送回家里,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小的刮蹭。如果代驾刮蹭了个人汽车,我肯定不太希望用个人的车险去理赔。因为这样会造成明年车险保费上升。
同时也肯定不太喜欢跟代驾公司打交道,告知代价司机把自己的车给刮蹭了,因为我觉得这样也很麻烦,很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驾驶员责任保险,即代驾司机责任保险。这相当于产生了新的保险需求,而这个保险需求,它能够保证在共享经济形式下,新的业务模式顺利开展。这是我们人保做的一个案例,就是第一个观察的层级。
第二个层级,保险创新也是产品创新,我们一直在引入一个概念,就是分享。保险服务化关键的核心词就是以保险公司的整个运营或者整个业务流程,给客户提供服务,所以我们要做好保险,先要做好自己的服务,整合好各种资源将自己的工作服务化,这其实是一个外部整合的概念,我们和第三方的公司去合作,把第三方的服务写入到我们的保险责任中去,并且最后以保险服务的赔偿形式,来代替货币的赔偿形式。我们把这个叫做保险产品的服务化。
10月20日人保金服公司正式成立,人保金服要延伸人保集团的互联网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去打造四个生态圈:第一是消费者生活的生态圈,第二个是车主生活的生态圈,第三个是健康养老的生态圈。第四个生态圈,就是服务三农的生态圈。实际上,第三个层级就是保险企业要在分享经济下,新的业务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保险企业为核心,去整各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有客户。我们以保险客户的数据为中心,打造平台,然后建造新的生态圈。我举一个例子,车主的生态圈,那里面就是维修市场,人保金服将来要去建设维修保养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去实现客户服务将会更加透明、快捷,并且性价比要更高,然后再去实现维修商还有零件供给商的轻资产。它达到的快流通最后也实现人保公司对客户粘性的提升。
保险经理人必备工具书
杂志订购:4000866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