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婴幼儿奶粉行业从长期增长逻辑、周期的产生、短期变量三个角度,进行了梳理和分 析。具体说来,是要分析并解答三个问题以帮助判断行业的投资机会:1、行业多年增长的 驱动力是什么来探究行业未来的前景;
2、创造行业周期的扰动因素是什么来判断今天所处 周期中的位置;
3、短期重大因素如何改变来确定投资中方向和时点的问题。
但由于篇幅有 限,没有对渠道、产品等做更细致的梳理。
1、 长周期看不是夕阳行业:
新生人口角度的分析是片面的,城市化、收入提升、产品创新才是主要推动力
从新生人口的角度去分析婴幼儿奶粉的前景,往往持有悲观观点。根据统计局统计年鉴的 数据,1986-1990年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后一次人口出生高峰(被称为“回声婴儿潮),而25-26岁是中国女性生育高峰年龄。据此推测,2011-2016年是“回声婴儿潮”一代生育婴儿最多 的时期。然而这期间人口出生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在单独政策放开的2015年却出现了下 滑,那么未来的出生水平以及婴幼儿奶粉的需求将会进一步下滑。
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并不全面,也没法解释历史,因为其忽略了母乳喂养率这一因素。母 乳喂养率是指在一个给定时期有多少婴儿靠母乳喂养的比率。2016年刊登在医学权威学术刊物《柳叶刀》上的论文提供了如下数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亚、部分拉美国家为代表的 低收入国家的婴儿12个月母乳喂养平均高达80%以上,而高收入国家的母乳喂养率平均不超 过20%,其中英国为<1%,美国为27%,而瑞典为16%,挪威为36%。分析得出一个强逆相关 关系,即人均GDP每提高一倍,12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就减少十个百分点。
来源:《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and lifelong》,《柳叶刀》 杂志,2016
从收入的角度看,也得到类似的结论:收入越高,母乳喂养率越低,这种现象在较大婴儿和幼儿年龄段更加明显,或者说,收入越高,母乳喂养的时间越短,添加辅食的时间越早。这个趋势在我国是可以得到数据印证的。在卫生部《2003 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 报告》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城市妈妈的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农村。因此,笔者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城市化和人均收入的提升过程会导致母乳喂养率的下滑,这意味着作为最核 心的母乳替代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是在增加的。
来源:《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and lifelong》,《柳叶刀》 杂志,2016
来源:《2003 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2003
具体来说,城市化的进程意味女性就业率的提升以及哺乳机会成本的提升,这是母乳喂养率下滑的主要因素。在富裕国家或者城市,绝大部分女性都是上班族。我国法定产假为 4 个月(今年延期) ,产假后工作压力回升、哺乳时间大幅减少都会导致婴幼儿提早离乳,而 贫穷国家及农村的女性有更多时间和更低成本去哺乳。同样问题的一个侧面反映是,城镇化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流动,大量年轻父母去城市打工,造成了最近几年严重的“留守儿童” 问题。另一方面,职场妈妈对婴幼儿奶粉的承受力也更强。
除此之外,产品创新、品质提升满足了需求。上世纪 80 年代,婴幼儿奶粉并没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类被消费者所知,后期才有了婴幼儿和成人奶粉之分。现如今,婴幼儿奶粉发展出了四个段,出现了国产、进口之分,羊奶、牛奶粉之分,还出现了有机奶粉、零段奶粉(孕妇 奶粉)甚至婴幼儿配方液体奶。
作为营养的补充,婴幼儿奶粉被食用的年龄区间逐渐扩大, 4 段奶粉是针对三岁以上儿童。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和工艺提升,婴幼儿奶粉的配方虽永 远无法达到但正在趋近于母乳,让消费者可以给予一定的信任。而在中国中西部的欠发达地 区,质量和营养低于婴幼儿奶粉的辅食被婴儿更多食用。婴幼儿奶粉在这些地区是一种消费 升级。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创造了需求和行业规模。
来源:《Breastfeeding rat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in 2010》,世界卫生组织官网,2013
如果新生人口无法解释历史,那也难以预测未来。若再次翻看本文开头的中国新生人口数 据图,会发现其从 1987 年 2529 万一直下滑至 2006 年的 1584 万,又花了 9 年时间回升 4.5% 至 2015 年的 1655 万。这 个曲线没法解释婴幼儿奶粉行业的收入规模从很小增长至近千亿, 而后者在 2008、2009 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出现两年的下滑, 也明显独立于新生人口的变化。
(统计局没有公布官方数据,笔者很难找到足够权威的数据,很多资讯机构的行业规模数据 存在绝对值或者趋势的不同)
即便新生人口不构成增长的障碍,那么婴幼儿奶粉这个品类的生命周期是否顶了呢?在研究 中,笔者和多位80后夫妇交流,感受到父母对安全、高品质的高端奶粉品牌非常青睐,经 常听到一句话:“差什么也不差孩子的奶粉钱”。这说明,这个行业的供给还远没能满足需求, 这是行业增长的动力所在。若一线城市的精英消费者对于进口、代购奶粉还趋之如骛,那么 下线城市乃至农村也有理由有着消费升级的需求。
如上文所述,城市化、收入提升、产品创 新是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我国城市化、收入提升的过程远没有结束,对品 牌、品质、安全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行业的增长空间还有很大。
笔者想强调,出生人口虽无法解释行业的长期增长,但是每年的出生人口可能对当年的行业 销售量造成了小幅扰动。近十年新生人口每年变化都在上下 3%以内波动,仅有 2016 年或将 出现 6%的高增幅。最近几年,新生人口增速和婴幼儿奶粉的行业增速可能有一定相关关系, 比如 2013 和 2015 年新生人口和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行业数据都出现增速下滑。
但是, 这个相关性将受到挑战,因为2013、2015年分别是存在重大行业政策扰动(反垄断与注册 制首次亮相,下文有述)。另外,也有说法生肖可以造成新生人口的变化,但历史数据上看 并没有形成明显规律(可参考上图) 。
近些年,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提倡母乳喂养,因为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在婴儿出生早期能够提供最全面的营养,减少婴儿与母亲的患病几率。在这种倡导下,绝对母乳喂养 率有缓慢回升的迹象,但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高收入阶层和在婴儿 0-5个月绝对母乳喂养率上 。
这个趋势对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影响值得留意,但具体看暂时不是主要因素。第一,中国城市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农村,而中国城市 化的进程较快且远没有结束。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0-6 个月我国的母乳喂养率在1998年、 2005年、2014年分别是 67%、49%、28%。未来几年,我国母乳喂养率的下滑可能会明 显放缓,但还难见逆转。第二,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母乳喂养至少到6个月,6个月以后 母乳已无法满足较大婴儿的营养需要。
另外,无论是 4个月产假长度的规定还是众多妈 妈反应的缺少母乳,都意味6个月之后的婴幼儿奶粉占比最大且存在刚需,6个月以后 的母乳喂养率还有下滑趋势。
来源:《Breastfeeding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mechanisms,and lifelong》,《柳叶刀》 杂志,2016
来源:《“喂”爱不易》,第一财经数据中心,2016
2、 事件与政策监管创造产业周期:
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洋奶粉”大幅提价带动价格体系上移---ZF严打价格垄 断---海外高端品牌降价挤压国产品牌---ZF提准入门槛推进兼并重组---婴配粉注册制 再收供给
城镇化、收入提升和产品创新创造了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向上发展趋势,但真正创造行业周 期和波动的是事件与政策的互动。2008 年 3 月“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 牌丧失信心,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调整了两年,并在 2010 年出现明显反弹。
据报道,海外 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以前的30%大幅提升至2013年的60%。由于消费者涌向海外品牌, 从 2009 年起一直到 2013 年上半年,以多美滋、美赞臣、惠氏为代表的海外品牌的价格在 通胀的大环境下出现多轮快速上涨,此间“洋奶粉涨价”的相关报道不绝于耳,部分国内品牌也紧随其后。
由于海内外巨大的价差和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强烈要求,出现了国人在海外 超市抢购奶粉的情况,并引起香港、欧洲等地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限购措施,引起社会和ZF 的密切关注。2013 年 5 月,总理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 全工作。6 月,九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 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奶粉企业须自建自控奶源,鼓励 127 家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旨 在恢复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并提升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的集中度(2013 年 8 月蒙牛完成 对雅士利的收购)。
同月,发改委启动奶粉企业的价格反垄断调查。7 月,人民日报发表文 章《破除“洋垄断”有待国产好奶粉》。 8 月,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 仕兰(美素佳儿)因为限制经销商降价而被罚 6.7 亿元。被罚海外品牌及贝因美纷纷主动下 调出厂价,下降幅度平均在 11%,其中有三家承诺 1~2 年不涨价。
至此,婴幼儿奶粉行业结束了由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发起、后期国产品牌跟随的自 2009 年下半年至 2013 年 上半年长达四年的涨价行情,开始展开价格调整。(2013年1月及8月,媒体分别爆出新西 兰奶粉被检出“二聚氰胺”和“肉毒杆菌” ,对海外品牌形成打击,但后者被证明为乌龙事件)
2014 年,政策进一步发力,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5 月,全国 133 家只有 82 家婴 配粉生产企业通过审核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加上后续合格的企业,目前为 103 家) 。6 月, 国办转发《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2015 年底,形成十家收入 达 20 亿元的婴配粉生产企业,前十家国产品牌行业集中度达到 65%;2018 年,形成 3-5 家 50 亿元级企业,国产前十集中度达到 80%。到 2014 年底,国产前十集中度达到 54.2%,比 一年前提高 10%。
2015 年 4 月,人大通过新的《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食品被纳入特殊食品监管,规定施行类 似药物监管的配方注册制管理,而不是之前的备案制。与之前生产许可证、强制兼并重组政策减少企业数量不同,注册制旨在收缩品牌数量,双管齐下收缩低效供给、提高产业集 中度。同年 9 月,食药监总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出台。
有史以 来,最为严格的奶粉队伍“肃清”开始,大量无望获得生产资格的企业和渠道商开始甩货, 2015 年国产品牌出现了第二轮价格下滑,进一步拉长了行业调整时间也使得调整得更加彻 底。
3、 供求关系将在 2017 年出现拐点:
全面二孩提供需求支撑,婴配奶粉注册制大幅收缩供给,供求关系 2017 年上半年或迎 来改善
截至2014年底,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1100万夫妇中,提出再生育申请的数量不到100 万,远低于200万的预计。
2015 年的新生人口比上一年出现了减少。多次被证伪,严重压低了市场对二孩政策正面效应的预期。根据报道和草根调研,“全面二孩”自 2016 年 1 月 1 日实施以来,响应者较多,尤其是大龄、公务员、事业单位女性,一些北京、上海 的妇产医院出现挂号难、床位紧张的情况。2015 年的出生人口减少让人们对“单独二孩” 大失所望,但这可能是生肖(羊)和观望导致了效应的延迟。
2016年11月26日,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2016年出生人口将超过1750万,意味比2015年增加100万人,并达到 2000年水平。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表示,2016年出生 的孩子属于全面二孩的并不多,更多是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从备孕到怀孕再到孩子出生, 大概需要16-18个月的时间,由于2016年第一天“全面二孩”政策生效,意味着2017年二、 三季度政策效果才会显现出来。王培安和翟振武都表示,2018年将达到“全面二孩”的出 生人口高峰。
一些最可能被潜在二孩母亲搜索的关键词,体现出“相关政策---准备生二胎---生育健康”的兴趣转移。婴幼儿奶粉的短期需求端,从出生人口的角度看,正走出2015年来的小底部,2016-2017有望稳步抬升甚至延续至2018年。
婴幼儿奶粉注册制将会有效减少行业供给,给留存企业更大发展空间。食药监的领导在近 日举办的“2016 食品营养与健康国际论坛”上指出了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指定的初衷: 1、 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配方过多、多乱。2、配方指定随意,缺乏论证。3、标签标示不规 范,宣传名实不符。注册制施行后每个企业只能有 3 个配方系列,9 钟配方。
目前,国内外相关企业有103家,品牌系列未来不会超过528个,但是现在有2000 多个,意味着 3/4 将被清理出局。11月16日晚,注册制细则出台,这意味着下一步是公布第一批通过婴配粉注 册制的品牌,预计在明年上半年。第一批通过品牌,最可能分配给相对优秀的国产企业, 包括伊利、蒙牛(唯一奶粉平台雅士利)、飞鹤等,一旦确定,观望的渠道经销商或将启动 渠道补库存。
2018年1月1日注册制的过度期结束,所有在我国销售的婴配粉,包括进口 和跨境电商进口的品牌必须有注册编号,届时跨境电商销售的海外上千品牌也将受到压缩。 笔者认为,注册制榜单一旦全部出炉,将预示着本轮ZF主导的通过剥离低效产能、壮大优质产能以恢复国人信心的婴幼儿奶粉行业大手术,将画上了圆满句号。留存的优质企业都有机会获得更大的蛋糕,而现在正处于黎明前的黑夜。
4、婴幼儿奶粉将在 2017 年迎来转机,存在投资机会
近二十年来,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取决于城镇化、收入提升导致得母乳喂养率下滑 以及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创造了需求,这并不符合新生人口的变化趋势。因此,用未来出生 率下滑来推断婴幼儿奶粉行业是夕阳行业的观点并不客观。
实际上,城市化、收入提升以及 产品创新的过程还将持续。退一步讲,2014年“单独二孩”和 2016年“全面二孩”的效果 已开始显现,预计 2017年上半年会更加明显并有望维持到2018年。这虽不能明显提振需 求,但提供了需求保障。
自 2013 年下半年ZF针对高端海外奶粉反垄断调查以来,之前高 端海外品牌引导、国产品牌跟随的多年涨价过程逆转,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随后的 2014-2016 年,ZF先后出台强制低效企业退出、收缩品牌数量、不停提高生产企业门槛等一系列法律、 法规,旨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强国人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2013 年下半年开始的高端海外 品牌价格下移以及 2015 年婴配粉注册制征求意见稿出台导致中小品牌甩货,形成两轮价格 下沉,大幅压缩了行业供给。2017 年上半年奶粉注册制第一批审批通过名单有望披露,这 将促使观望的渠道补库存,尤其对有望榜上有名的国产龙头企业是好消息。行业调整期,虽 有海外品牌通过海淘、跨境电商等形式进入导致竞争越发激烈,但大的方向是ZF用看得见 的手在强力肃清市场低效供给,通过政策把行业机会留给有实力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少数龙头 企业,其中有一定产业保护的迹象,这些政策的累计效应会陆续提现。
综合看,2017年上半年,婴幼儿奶粉行业或由于上述原因出现供求关系改善。近期通胀水平回升也会营造较前 两年更好的价格环境,正如上一轮奶粉价格上涨处于2010-2012年的大通胀环境,但程度上 会有较大差距。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婴幼儿奶粉行业调整时间接近三年半,远超“三聚氰胺”事件,而产 业监管明显更加严厉,格局更加集中化。行业调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巨大,同时预期也变得很差。
新生人口角度看没有前景、国产品牌没有竞争力都成为人所共知的常识,极差的预期意味对进一步利空相对麻木而对有限的利好却能做出积极反应。笔者认为,若2017年行业出现上述分析中的供求关系好转,无论程度多大,从投资角度看都有着较好的攻击力而不失防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