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科研团队提供中试场地、设备、财务和检测服务等资源,促成果转化
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孵化出六家企业
近日,上海韶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在宝山区注册成立,这是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投资并孵化出的第六家企业。与前五家企业一样,韶脑传感公司的创业团队也来自高校院所。上海大学教授杨帮华说:“我们团队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功能型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脑电帽的石墨烯导电材料,还提供场地、财务等资源,帮助我们成立韶脑公司,开发用于脑卒中康复训练的石墨烯电极脑电采集系统。”
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为何选择与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合作?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型平台在发展中如何加强激励机制?记者采访了平台负责人和高校科研人员。
中试投入获企业创始股份
功能型平台是面向产业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协同的新型研发与转化组织。2017年11月,石墨烯平台获批上海市级功能型平台,成为市政府启动支持的首批6个功能型平台之一。“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建设中试基地,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运营平台的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勇说。
中试是连接实验室研发与企业量产的关键环节,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指出,中试不是大多数高校院所的特长,而且由于投入大、公益性强,社会资本一般不会投资这个环节。如何帮助科研团队走完“最后一公里”?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主导的功能型平台可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三年来,石墨烯功能型平台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多个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合作,为他们提供中试场地、设备、检测服务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与科研团队约定未来产业化权益的一定比例。科研团队创办公司时,允许平台按约定的比例投资,获得创始股份。通过这种方式,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参与创立了6家企业,每家占有10%至30%的股份。
《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指出,要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退坡”机制,平台成立初期,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待逐渐发展成熟后,财政资金投入所占比重逐步减少。平台如何实现“自我造血”?中试投入“转化”为企业股份是一条途径。企业未来如果做大做强,平台就能通过股权转让获得回报。
全方位服务破除转化门槛
石墨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二维碳材料。新材料领域的很多中试项目,需要较大的场地和成套设备。目前,石墨烯功能型平台已在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建成中试基地约10000平方米,均为层高11米的标准化厂房,配备了近170台(套)研发与中试设备。
在上海交大金属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驻的中试厂房,记者见到了一台大型压机。“这台压机重2500吨。”梁勇介绍,“为了承重,我们请上海市建科院重新设计厂房,挖出一个深度4米的基坑,打了150根桩。”
在功能型平台投资建造的这个厂房里,烯碳铝合金中试线可以制备重0.5吨的锭坯,年产能达到20吨。这种含有石墨烯的铝合金比普通铝合金轻10%以上,减重效果与铝锂合金相当,但成本减半,可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通信等行业。采用烯碳铝合金的新型运载火箭,明年将进行型号首飞。
除了场地和设备,新材料中试项目往往还需要危化品管理、消防检查、环保准入以及工程技术团队的支撑。对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来说,这些都是门槛。功能型平台提供的这些专业服务,让复旦大学智能纤维研究团队尝到了甜头。他们研发的“纤维电池”采用石墨烯材料,将锂电池变成柔软的纤维结构,可编织成衣服、手环等形态。为了把这一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品,复旦团队接受了石墨烯功能型平台500万元投资,招聘5名工程技术人员,在吴淞创新城开展中试。“我们已中试成功。”复旦先进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兵杰说,“目前正与厂商合作开发能充电、会发光的衣服和手环。”
希望大国企提供应用场景
石墨烯功能型平台还有两块牌子——上海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环上大科技园3号基地。作为众创空间,这里已集聚30余家新材料企业,为它们提供分析检测和科技情报服务。为了具备专业化孵化能力,平台已购置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检测仪器近30台(套)。作为环上大科技园基地,平台享受宝山区一系列专项政策。
“我们应通过制度设计,让孵化器投资者、运营者与受孵化企业共同成长、获得激励。”吴寿仁认为,要让投资功能型平台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获得激励,也要让功能型平台的高层管理人员、研发人员获得激励,这样才有利于平台长远发展。在个人激励方面,相关部门可支持平台运营机构的管理和研发人员在受孵化企业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跟投,让他们有更大的积极性为企业服务,推动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企业用户端的支持。据了解,石墨烯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有应用价值。比如在汽车行业,烯碳铝合金能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启动电池如加入石墨烯导电剂,有望提升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石墨烯散热材料在汽车中也有用武之地。这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很多是大型国企集团,国企能否积极试用这类新材料,通过提供一批应用场景来拉动新材料产业发展?这是科研团队与功能型平台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