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示范创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作者|罗军「广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8期
2016年以来,广西农信社以扶贫小额信贷为切入点,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发放贫困户贷款97.84万户,金额495.17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5.43万户(次)、金额382.6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额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量的99.3%,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发放量2020年排全国第一。当前,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部署,广西农信社制定了“深耕八桂、立足三农、振兴乡村、细作小微、助乡强县、重龙特优、降险提质、改革增力”战略方针,以“智慧金融,兴八桂;信用城乡,惠三农”为抓手,推动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做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全面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改善民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干劲不松懈,全力巩固脱贫成果,使脱贫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另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注重长效,注重质量,在扶贫帮困中发挥更大作用。广西农信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并按照自治区的相关要求,支持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改”改革示范创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联网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升级推广“田东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快转型升级。过渡期内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依托涉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支撑,脱贫攻坚期后,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放式帮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加大对摘帽贫困县(市、区)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摘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力争到2025年末,全区农合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800亿元,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均符合监管“两增”要求。
坚持支农支小支微,接续做好金融服务。聚焦破解“农民贷款难、银行放贷难、农村支付结算难”等问题,以金融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农金村办”为核心,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结算、保证保险、抵押担保、村级服务等农金“六大体系”。全面推进金融专员驻村驻社区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如桂林龙胜农商行乡村信贷员阳胜华,为农户量体裁衣设计贷款产品,并研发了一款信贷助手软件,简化申办流程,最快3分钟即可签字办贷,农户小额贷款当天办理、当天发放。全面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加快涉农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力争做到“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加大对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对象的普惠型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农村经营主体贷款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保持信贷资金投向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持续增长,力争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保持65%左右,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保持50%以上。截至2020年12月末,广西农合机构农户授信户数555.65万户,农户授信覆盖面48.98%,比年初提高8.45个百分点;农户贷款户数164.54万户,农户贷款覆盖面14.5%,比年初提高1.37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产业帮扶投入,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广西农信大数据平台,加大产业信贷帮扶力度,主动对接县级“5+2”村级“3+1”优势和特色产业,精准高效投放产业贷款,支持广西制糖、生猪、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地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金融支持,同时,以支持产业化发展带动和促进已脱贫农户和摘帽贫困地区发展。加大消费领域帮扶频度,充分发挥“广西国有企业扶贫农产品(000061,股吧)线上销售平台”优势,加强产销对接,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农产品销售。如在广西永福县,永福农村合作银行重点加强对特色产业沙糖橘、罗汉果、富硒香米的产、供、销产业链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运用“金融+农户”“金融+合作社”“金融+担保公司+小微企业”等多种信贷支持模式,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15.25亿元贷款满足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织就乡村振兴“服务网”
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广西农信根据各需求主体的不同特点,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适应乡村振兴实际需要。
加强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数字金融与乡村振兴需求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农机具设施抵押贷款。积极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笔贷、信用贷。在完善现有纯线上产品如闪贷、金猪贷、商摊贷、保证贷、易农经营贷、易农消费贷、商税贷基础上,积极研发个人助学贷、甜蜜贷、边贸贷及小微企业“银税互动”等线上产品,构建丰富的线上贷款产品体系。研发建设涉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户等个人类信用贷款现场快速办结,推进个人、小微企业、对公信贷的“线上化、无纸化、移动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办贷效率和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持续推进“生态圈”建设,为城乡居民提高全方位便民金融服务,以“桂盛市民云”为抓手,将交通、教育、医疗、企业、政府机关、社保等多种民生类的一卡通业务向APP线上迁移;在交通、教育、医疗、企业、政府机关等各场景中使用二维码、人脸等技术,实现受理端和发卡端电子无卡化;联合人社厅、区医保局以及区卫健委立项建设城乡一体化就医结算平台,推广广西农合机构聚合支付、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在医疗场景类项目应用。
加强支农载体和模式创新。围绕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开展“阳光信贷”“金融服务进村入屯”“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工程,积极探索开展“银行+政府+农户”“银行+担保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信用村镇+农户”等模式,分担贷款资金回流风险,解决融资瓶颈问题。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支持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普惠金融到村组,惠农信贷进万家”的阳光信贷工程,推进农户贷款的营销、授信、贷款等环节改革,对辖区22个乡镇267个行政村开展了阳光信贷资格评议,实现阳光信贷工程辖内行政村全覆盖。积极参与广西“田东模式”升级推广行动计划,研发对接服务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打造与此相配套的多维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提供鉴证、流转、抵押评估、登记、贷款办理等统一标准的配套服务渠道。配合各地政府深入推广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积极营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
加快全区网点数字化转型。加快研发智能柜台产品,大部分传统柜面业务实现智能柜台与手机银行、网银、“桂盛市民云”APP、966888客服等其他渠道无缝联动,提升广西农合机构业务智能化水平,促进柜面人员向客户经理转型。提升优化13470个金融便民服务点功能,加快开发便民点业绩考核支撑系统,通过对便民点的分级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优质便民点业务服务、信息收集、业务宣传基地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各地市、县(区)乡村振兴主管、运营单位合作开发乡村振兴主题金融产品,强化存贷产品覆盖率,巩固农村市场,助推县、乡、村、户四级城乡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推动标准化平台建设。建设标准化的统一支付接入平台,为个性化农户和农业领域场景的拓展,提供快捷、便利、统一标准的接入方式,并与营销平台对接,实现商户/客户权益、卡券及积分营销功能,提升商户及支付业务流量,满足商户多场景支付应用。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沿海沿边靠近大湾区区位优势,继续夯实和扩展现有支付清算服务系统渠道和整合各类支付清算业务系统功能,实现智能汇路,支付结算业务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积极配合农村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拓宽对各项业务的支持面,加大支付服务的深入延伸度,把普惠金融服务送到农村、送进农户,继续提升普惠金融支付清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