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生猪价格一周反弹超30%,下半年进入“上涨区间”?

导读:尽管出现了快速上涨,但是生猪养殖户恐怕还难以松一口气。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陈洁 李春顶 裴韬武

编 辑丨周上祺 李靖云

图 / 图虫

近期,跌跌不休的生猪价格,出现了一个持续数日的快速反弹。

从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来看,一周之前的6月22日,生猪(外三元,以下皆是)的价格为12.65元/公斤。6月29日,生猪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6.91元/公斤,一周时间涨幅达到33.7%。

这一轮上涨是否意味着,生猪价格短期内已经跌到底部?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000061,股吧)事业部研究员魏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猪价格的上涨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超跌,目前来看只是短暂的反弹,但12元左右的价格应该已是近期较低的价格。

对生猪养殖户来说,他们已经进入“亏损区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显示,6月21日~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一般来说生猪价格和主要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比值在6.0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浙商期货研究员徐心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中旬他们去调研后发现,很多养殖户表示猪粮比价大部分都是4.5:1左右,而各方数据来源也都表明猪粮比价已经跌破5:1。

超跌后的反弹

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从年初最高超过36元/公斤的生猪价格,最低跌到6月22日的12.65元/公斤之后,生猪价格突然在短期内从底部上涨超过30%,6月29日的价格达到16.91元/公斤。

是什么带动了生猪价格这一轮反弹?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之后,已经达到很多养殖户的一个底价,很多养殖场判断再往下跌的空间不多。另外,很多大型养殖企业,近期没有继续增加生猪的出栏。最后的原因是猪肉消费市场略有好转,尤其是高考之后,升学宴之类的导致餐饮需求增长。”魏鑫表示。

徐心澄表示,生猪价格的反弹,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这段时间下游消费有所回升,屠宰企业也有提价收购的情况。消费量比较难有很好的数值衡量,不过和正常年份比较的话,在6月中旬的时候,超市猪肉消耗量大概只有正常年份的60%,而近期这个值提升到70%左右。另外还有供应方面的影响,之前头部企业的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均重在下降,从侧面表现出当前的超重猪确实在逐步去库存,是一个转好的迹象。

“也因此这两天养殖户的挺价意愿十分强劲。此外,箭在弦上的收储政策也带来了额外的利好情绪,加强了挺价意愿,养殖户多数为了更好的价格而惜售,带来短期价格上涨。”徐心澄表示。

他所提到的收储政策,是发改委6月28日发布的信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6月21日~25日,猪粮价比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徐心澄指出,现在进入一级预警区间,理论上可以立即收储。不过,当前这个政策主要是情绪上的作用,实际作用可能不会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烈。收储的目的是托市,而不是说让猪价大涨。

“预计真正实行收储后,猪价也不会大涨,而是在养殖户养殖成本线(当前自繁自养的养殖成本线为17元/公斤)左右波动。”徐心澄表示。

魏鑫也指出,国家启动收储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明显,但是实际的作用需要看执行的力度。

下半年进入“上涨区间”?

尽管出现了快速上涨,但是生猪养殖户恐怕还难以松一口气:这次下跌更多是此前的超跌反弹导致的,他们中大部分目前仍然处于亏损区间。

那么,上涨有可能持续吗,此前生猪价格是否已经探到底价?

魏鑫认为,如果从长的猪周期来看,此次生猪价格的下探,只是第一次探底,未来肯定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不过,如果从中周期来看,比如说看到明年春节之前,此前12元左右的最低生猪价格,已经是这一个周期中比较低的价格。尽管目前来看,这一反弹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性反弹。

徐心澄也认为,这次的上涨是短期的,这两天猪价已经开始有稳定的迹象。

“首先现在生猪的情况只是惜售,前期产能和库存并未消耗完全,后期肯定还是要挤占市场的,集中出货肯定会导致猪价有一个回落期。这个回落期我认为是7月初或者更晚一点的时间。因为7、8、9月份是传统的生猪价格偏高、利润偏强的时间点,很可能大部分养殖户都在惜售囤猪,等着这段时间集中出猪。”徐心澄表示。

此外,他指出,据他们之前调研结论,超重猪当前还占市场的很大一部分(调研的县占了30%左右),这部分猪是不能继续囤的,那么7月的出栏任务不仅要出掉超重猪,还要出掉当期的标猪,生猪的供应预计很充裕,预计猪价会有一个短期回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轮生猪价格反弹,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到猪肉价格。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6月22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1.63元/公斤,这一价格在6月29日为21.79元/公斤,几乎没有明显上涨。

不过,徐心澄认为,猪价在下半年应该有一个上涨的趋势。因为生猪的季节性很明显,整个下半年的价格都是普遍高于上半年的。而且今年持续下跌的时间较往年有所延长,那么更晚开始的上涨也有很大可能更晚结束,导致将延续这个上涨趋势到明年春节

魏鑫表示,下半年猪价的走势,取决于养殖户的决策。如果养殖户意识到此次反弹并非季节性反弹,仍然持续去库存,那么对8月份之后,进入季节性旺季的猪价,就会起到利好作用。

“我们看好在7、8月份生猪持续出栏之后,下半年猪价的季节性上涨,尤其是春节前可能出现一个高点,生猪价格达到20元/公斤以上。但是如果养殖户认为8月份猪价一定反弹,仍然采取压栏不出的策略,继续增长生猪产能,增加猪肉供给,那么下半年即使反弹,我们也不会看到特别高的价格。”魏鑫说。

南财快评:如何看待猪肉价格波动的趋势

去年以来,猪肉价格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去年国内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经历秋季短暂回落之后,再次返回到了上升轨道。2020年12月3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达每公斤35.06元,猪粮比价为13.18:1。

今年初,全国生猪价格经历年初小幅波动后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截止到6月2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跌至每公斤14.10元,为两年来最低价,较去年底跌幅达59.78%,猪粮比价为4.90:1,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然而,过去六个交易日,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出现了持续反弹的迹象。

回顾今年初以来的猪肉价格下跌,供给恢复或为主导因素。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让不少养猪户和企业暂停补栏,导致了生猪产能下降。伴随着非洲猪瘟防控的逐步加强,生猪产能得到快速恢复。截至2021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实现连续16个月增长。

为在价格高点及时盈利,且对猪肉价格预期过于乐观,去年底部分养猪户和企业急于出栏,造成生猪供给短时增加,由此引致的价格持续低迷,使得养猪户和企业迟迟不愿出手,以至于大量标猪长成了肥猪,只能于今年上半年被迫出栏。

与此同时,2020年为应对猪肉市场供给不足,中央储备冻猪肉全年投放38次,累计投放量达67万吨。另外,2020年通过进口猪肉缓解供给偏紧局面,全年共进口439万吨,同比增长108.25%,今年1-5月进口量不减反增,达196万吨,同比增加13.70%。

出栏量的增加、国家储备冻猪肉的大量投放以及猪肉进口量的激增使得国内猪肉供给逐渐恢复,今年上半年的价格下跌,正是对去年以来国内猪肉市场供给能力大规模释放的集中反应。

从需求侧看,春节后进入消费淡季同样也是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半年来的价格下跌,让不少猪企陷入深度亏损,养猪户开始抛售退场,甚至部分头部猪企也提前开始减少存栏量,因此,猪肉市场近期在供给端面临一定程度的收缩。另外,六月末伴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全国餐饮消费市场进入活跃期,在供需双方的作用下,近期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反弹。

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和猪肉价格将基本恢复正常。从当前的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价格走势看,国内猪肉市场基本与《方案》规划的预期目标相差无几。

考虑到前期生猪价格已跌破成本线,猪企集中度有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且尚未完全解决非洲猪瘟影响,同时伴随着猪肉价格繁荣期带来的玉米价格上涨,仔猪费用、人工费用增加以及屠宰、流通等环节的成本加成,生产要素的价格刚性作用也将逐渐体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下行的可能性较小。

可以预判,在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前提下,伴随着压栏大猪被市场消化,猪肉价格仍将季节性反弹,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上涨至合理区间。

近三年猪肉价格的跌宕起伏为国内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确保今后国内猪肉市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

科学的预警指标构建能够及时反映出市场的供求信息,为企业生产提供先导性决策信息。根据6月2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除“猪粮比价”外,“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和“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成为新增预警指标,进一步加强了生产和市场监测,提高了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有助于政府及时引导养猪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节奏,推动建立稳定生猪产能的调控机制,防范再次出现大波动。

此外,《预案》还通过设立三级预警区间,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发力空间,提示养猪户和企业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是分类设置猪肉储备。

《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运用金融工具降低损失。

年初,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生猪期货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国内生猪供需基本面,但期货套期保值养殖、屠宰、贸易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保值增值的渠道。

四是借助科技创新实现稳定发展。

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未来可通过产学研深度协作加强种猪培育,提升我国种猪自给率,降低仔猪成本。其次,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疫情。在长期中建立我国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研究员;裴韬武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

本期编辑 林海铭 实习生 彭雅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