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解密页岩气开发“中国奇迹”

  29日,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完成一期50亿方/年产能建设目标。这一天,距2012年涪陵焦页1HF井取得中国页岩气勘探的历史性突破仅仅三年。

  从2009年开始对页岩气进行有组织的勘探和科学系统开发,到如今北美之外全球最大的页岩气大气田建成,页岩气开发的“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科技创新:打开“气库大门”

  12月28日一大早,记者从涪陵市区出发,沿着乌江一路向东南,来到白涛镇联农村的焦页59号平台页岩气施工现场。刚进入工区,立刻被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所包围,现场18台大型压裂车整齐排列,正在集中作业。

  “此刻压裂车组的施工正处于加砂阶段,每分钟向地下注入14立方米的液体和砂土,施工压力为70个兆帕,相当于700公斤的压力。”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公司副总经理黄仲尧告诉记者。

  页岩气,一种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蕴藏广泛,但页岩气自储自生,没有天然逸出通道,只有通过压裂,建成气流“高速路”才能获得高产。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采最神奇的技术,也是页岩气开采最壮观、最震撼的环节。只有它才能打开“气库的大门”。

  创新是引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成功的决定性力量。据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焦方正介绍,针对我国海相页岩气地表环境差、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中国石化科研人员创新提出“二元富集”理论,建立了选区评价标准;创新集成以页岩气藏综合评价、水平井优快钻井、长水平井分段压裂试气、试采开发和绿色开发配套为主的涪陵页岩气开发技术体系,有效突破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为我国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制造创新: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完整拼图

  步进式钻机“行走”自如,压裂车组点“砂”成金,“国产钻具+国产随钻测井系统”成为标配……我国页岩气工程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的完整拼图已经形成。

  据统计,页岩气开发装备投入约占投资总额的25%。“经历近几年的研发制造,涪陵页岩气开发使用的所有工艺技术和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黄仲尧说。

  2014年3月,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同年8月,我国页岩气的核心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用于地下水平分段压裂的“封隔器”——桥塞商用成功,自主研发的3000型压裂机组已在涪陵工业化应用。我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第三个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开采的国家。

  29日,焦方正在重庆宣布,涪陵页岩气开采实现了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步进式、轮轨式和导轨式钻机、大功率3000型压裂机组、连续油管作业车、带压作业车等大型装备,以及螺杆、PDC钻头等钻具组合和可钻式桥塞等配套井下工具,实现了关键装备和配套工具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大批量投入现场应用,为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模式创新:绿色环保和高效低成本

  12月28日14时,记者来到焦石镇向阳村的焦页1HF井现场,因为改变了中国页岩气开采的历程,这口井被命名为功勋井。在青山绿水间,焦页1HF静静地生产着页岩气,每天6万立方米的产量已稳产了3年时间。在井场的不远处,蔬菜田里满眼青青的叶子,长势良好。

  在涪陵页岩气的勘探开采过程中,严格实施土地复垦方案,恢复生态原貌,单井土地征用面积较常规节约30%以上。

  页岩气开发在压裂施工中用水量巨大,一口井压裂的用水量在3万方至4万方,而且在压裂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也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黄仲尧说,为了保护地下水,在1000米以浅的地方钻井不准使用任何的化学剂,只能使用清水。而且为了不与当地老百姓争水,特意从乌江取水,建设了两条20多公里的环形管网,以保证各个平台压裂需要用水。

  以“数字化气田”建设为核心,涪陵页岩气田建立了全流程透明、全业务覆盖、全方位监控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零损耗。以“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为核心的油公司模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开发成本不断下降,单井投资较初期减少20%;创新“井工厂”生产组织模式,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创造了一系列工程施工的“涪陵速度”,钻井、压裂施工周期较初期减少40%左右,树立了页岩气田高效开发建设的典范。

  (记者张翼)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