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1月7日电 (记者 刘相琳)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重庆调研。期间,习近平到重庆果园港,听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等情况介绍。
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联结点的重庆,在内陆开放上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致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然而,重庆“不靠海、不沿边”,既无地理优势可用,也无现成经验可循,内陆开放如何破题?重庆市长黄奇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重庆开放最大瓶颈是物流不便。补齐这块短板,大通道建设是当地的不二选择。
“渝新欧”国际铁路和果园港是重庆大通道建设最为重要的两个路径。以重庆为起点,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重庆向西开放的“快车道”。依托这条铁路,货物可在相对时间较快、花费较少情况下往返于欧洲和中国内陆地区。目前,“渝新欧”国际铁路已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2015年,“渝新欧”全年累计开行257班,货源组织不断拓展,去回程商品亦日益丰富。
“渝新欧”使中国内陆地区物流流向改变,让过去开放“洼地”重庆成为开放“前沿”。得知“渝新欧”班列运营情况良好,习近平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
黄奇帆曾表示,“一带一路”涵盖了亚洲和中东欧等国家地区,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中国11个省区市,二者天然连接,构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重庆在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港口是重中之重。
果园港是正在建设的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集国家级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亦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在促进重庆产品和转口货物通江达海上被寄予厚望。2013年11月,果园港提前两年投入试运行,成为中国内河规模最大的铁、水、公联运枢纽港。该港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目前已建成16个5000吨级泊位。
重庆果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陈富豪告诉中新社记者,不同于以往港口只承担吊装、仓储等简单功能,果园港按照“前港后园”功能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实现港口、产业、物流三结合。按规划,果园港将被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内外贸集装箱中转服务中心、散杂货中转服务中心、汽车运输中转服务中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和综合办公配套服务中心。
果园港区位优势明显,集疏运条件优越,已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在重庆实现无缝连接的重要支点。陈富豪透露,港区通过进港铁路专用线与主干线渝怀铁路相连,实现铁水联运;通过渝黔、渝昆、兰海等高速公路,实现公水联运。向西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连接中亚及欧洲地区,向东通过长江实现江海联运。
随着果园港“前港后园”功能布局逐步完善,其辐射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重庆果园港集装箱公司商务部经理方亮告诉中新社记者,除本地货物外,果园港已吸引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货物中转,先后开通商品汽车运输班列、“渝蓉”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和水路滚转商品车等。截至目前,果园港已开通水水中转和铁水联运10余条运输线路。2015年,该港完成港口吞吐量868万吨,中转货物包括集装箱、钢材、商品车、矿石等。
2015年6月,果园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全面开通,实现“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形成东接太平洋、西联大西洋的国际航运枢纽。通过不断完善集疏运通道,增强物流辐射能力,果园港正全力助推重庆巩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地位,促进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打造中国西部通江达海、连接太平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