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5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5782家,而取得新三板做市资格的券商仅8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上升势头并未减缓,而取得做市资格的券商却难以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新三板的主办券商已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新三板挂牌上市的门槛正被券商悄然抬高。
“虽然并没有监管方提高挂牌条件的文件出台,但准新三板企业挂牌的条件确实更加严格了,尤其表现在券商筛选项目环节。”哈尔滨一家投行机构的项目经理薛浒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现在很多券商的项目都在排着队做,因此,很多机构手上项目多了就会进行挑选,比如利润、营收等。“此外,按照现行的追责条款,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是要终身追究的。因此,既然可以筛选,当然要充分行使选择权。”薛浒表示。
越来越挑剔
此前,国内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内部文件”在业内流传引发关注,将这种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门槛加高”现象掀开了一角。
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文件透露,该所对首次承接新三板审计业务,提出了被业内称为“超严苛”的承接标准。文件称,凡是项目方“内控薄弱、无审计基础的”,一律不予承接;新三板虽然对挂牌公司无业绩要求,但考虑公司的自身抗风险能力及实际审计风险,“当年净利润不足500万元的公司”,一律不予承接;同时,还对承接项目的行业作出了限定。
“根据现行的申请股票挂牌的条件,申请企业应依法设立且存续(存在并持续)满两年,具有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股权明晰等。这是台面上的硬条件,已经挂牌的5782家新三板企业均完全满足。”薛浒说,“新三板对利润并不做要求,是考虑到一些行业特点,比如信息、互联网行业等,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初期企业盈利模式会有很大不同。”
如今,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承接新三板项目越来越挑剔,券商对那些有意上新三板的项目也提高了标准。毕竟,当大门敞开之后,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系统”便会运转。对于券商来说,想挂牌新三板的项目“接都接不过来”,选择余地大了,门槛就自然提高了。因此,一些项目如果不足以吸引券商的目光,就更容易受到冷落。
市场质量提升
据悉,券商对项目的挑拣,首先表现在行业上,“主要是轻资产、概念好的”。比如移动互联网或其周边业务的企业,以及影视、文化等。其次是对于传统企业的经营业绩,提出利润最好能满足500万元的门槛,这个要求据称主要是为日后做市考虑。“单单做一个挂牌,工作量不少,但收费还是难以覆盖付出的成本,所以,券商的收益主要还是来自定增融资和做市,这就要用业绩来支撑。”薛浒说。
目前,行业内做市企业数量居前的券商,对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能源等板块设置的门槛会低一些。对于其他板块的标的,有券商要求营收需在3000万元以上,利润在500万元以上。而一家中字头的券商,挑选项目的标准已经按照IPO项目的标准来实施。
随着挂牌企业和券商角色的变化,准备挂牌新三板的企业在满足股转系统硬条件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财税管理实操专家曾建斌透露,对拟挂牌企业,监管方加强了对子公司的审计,子公司与主体公司审计的要求相同。此外,随着分层制度的实施,准新三板企业还面临着更多指标的压力。不少主办券商内部提高了接单的要求,对准新三板企业提出了规模、利润等多方面的限定条件。
“门槛高了,意味着新三板这个市场的质量在提升,对市场自身是有益的。对于中介机构来讲,虽然会减少一些业务量,但可以大大降低自身的执业风险。”锐财经分析师刘江远对导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