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
经济前景分歧减少,“滞胀”非主流
虽然有机构认为中国经济面临“滞胀”担忧,但整体上市场并不存在这种忧虑。这种忧虑在2012年曾经一度主导市场情绪,但当前市场对经济问题的整体看法仍然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通货紧缩压力上升”。笔者认为“滞胀”仅是个别卖方机构搏眼球的一种提法。从“远见杯”的远景预测看,市场对2月份中国工业增长预测的中值和均值分别为5.9和6.0,与上期数据(2015年12月)的6.0持平,可见市场整体上并不认同经济短期将下行;不过机构间的预期差异较大。
价格走势深刻体现经济前景和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因而也是市场关注焦点。对2月份价格前景的远期预测,同样反映了市场对价格运行平稳的整体预期状况。从预测分布看,物价预测分布区间同步提高,但中值和均值都指向物价将略回落升,说明市场预期趋同的同时,并不认为通货膨胀有抬头趋势。对货币前景,机构预期的一致性也在提高,并认为货币增速将基本保持平稳,这也说明1月份的实际货币增速是显著超出了市场预期,从而导致了市场对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清晰预期。整体而言,前期存在的市场对经济形势看法分歧略有下降。
政策有偏离“转型”长期目标的迹象,市场忧虑上升
伴随楼市刺激新政的不断出台和加码,以及货币宽松环境的进一步加强,楼市价格再度上演疯狂涨价格局。再度回归楼市刺激,说明中国短期支撑经济的政策空间有限;尽管官方一再表态保持经济稳定的政策空间和调控手段充足、余地较大。当前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和金融危机的忧虑再度上升。除非存在结构性缺陷和政策应对错误,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再爆发的概率极少。这也意味着中国和欧美等重要经济体不太可能再爆发全局性危机。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前景虽有压力,但在政策呵护、改革推进和宏观调控的多方努力,最终仍然实现平稳增长,延续笔者一贯判断的“底部徘徊、有限复苏”状态。短期看,见底不回升是当前运行特征,“宏观稳、微观差”状态仍将延续;货币环境中性格局不变。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维持低位平稳运行将是一种常态。短期波动取决于投资增长状况,对投资前景的不同看法,导致了机构间对经济前景预期的差异。整体而言,市场对能否保持当前经济增速持怀疑态度。过早转变为消费型经济体,将增加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本文为作者授权金融界网站刊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