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各项改革频出,握有一手“好牌”才是政策显效的关键。在昨日全国人大闭幕会后答中外记者问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亮出了政府手中握有的六张牌,不论是承诺老有所养还是降低社保缴费,不论是继续简政放权还是去产能……每张牌都是保民生、稳增长的底气所在。
社保费率
未来下调不再“一刀切”
自从去年我国调整了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后,在业内看来,“五险一金”费率的调整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尤其是作为缴费占比大头的基本养老保险缴存比例短时间内难下调,各方观点至今难统一。昨日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没有回避这一问题,明确表示“五险一金”从总体上看仍有适当调整的空间。“目前,社会保障基金充裕,在国家规定的统一框架下,可以给地方更多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阶段性地、适当地下调‘五险一金’缴存比例,让企业减轻负担,让职工多拿现金。”李克强表示。
“李克强总理给出下一步工作思路打破了这项改革面临的瓶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表示,下阶段社保降费率的主要切入点就是养老保险,但各地养老金支付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国肯定不能统一进行降费率,各地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是更有操作空间的做法,比如结余相对较多的地区可以率先试行降费率。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有观点提出,部分城市降费率后,是否会出现企业大规模涌入当地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时,单菁菁直言,一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较大、降费率暂时难以推行的地区,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中,除了社保缴费外,还包括土地、人力、物价等多项因素,因此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养老金
政府力保长期发放
长期以来,基础养老金制度都是我国保民生措施中的一张重要“王牌”。媒体频繁报道地方养老金存在支付“缺口”,引发社会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担忧。即使人社部日前撰文回应称发放不会受到影响,不少人对此仍持担忧态度。李克强昨日再次向公众抛出“定心丸”,明确表示,确实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养老金发放困难的问题,但这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确实有突出困难的,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了,中央是会给予补助的,从长期看,中国政府能保证我国公民养老金发放,“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李克强用实际数字佐证了上述表态,即去年我国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而且全国社保基金还有1.6万亿元的储备,同时还能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尤其是养老保障制度是一项基本职责,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政府不断释放保证养老金发放的信号,是让人们在经济不景气时,仍然能感受到政府着力解决这个民生问题的决心,以及政府在资金积累方面还是有能力兑现承诺的。”单菁菁表示。
简政放权
今年再砍一批审批事项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也是本届政府释放创业就业活力的重要手段。据李克强介绍,过去的三年里,我国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达到1/3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当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对此,李克强表示,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不必要的证照今年也要砍掉一半。而针对部门间审批标准不统一问题,李克强表示,今年将下达硬任务、排时间表。“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的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但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
“随着改革的深入,简政放权已经逐步踏入深水区。但目前地方上依然存在行政审批事项明减暗不减的情况。建议提高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确保简政放权能在地方落地,同时,提高被保留审批事项的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减少寻租空间”,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理论教研室主任李拓说,“而在做好审批事项‘减法’的同时,还应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保留审批事项的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办事难问题。”
化解过剩产能
改革兼顾稳就业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过剩产能化解与职工安置的关系成为了舆论关注焦点。在昨日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坦言,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过去两年,我们在钢铁领域淘汰了上亿吨的产能,涉及到上百万职工,他们的转岗及妥善安置都得到了保障。在下一步推进去产能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
此前,政府已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两年1000亿元,以推动职工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这笔资金的用途应该主要分两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首先是对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补贴,此外,还需投资这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找到新工作。”在徐洪才看来,设立专项资金之余,从根本上保障下岗职工的权益,仍是要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投资上马新项目,从而提供更多新就业岗位。
正如李克强所强调,化解过剩产能要做到双赢,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之间达到平衡,最终实现重化工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
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出于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李克强把压轴提问的机会给了手举“农民”提示牌的记者。针对记者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使玉米临储价格下降近两成,造成农民损失的疑问,李克强表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主因。为此,“我国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使我国的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种地不能再是两三亩地的小规模种植,应该是一百亩地甚至更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应提高机械化水平,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支持,可以通过政策补贴或者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专业人才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国缺乏高素质的农民,有必要培育针对性的人才。而在农民所关注的补贴上,他认为补贴的发放应该有所侧重,应主要用于支持生产力、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推动新型农村建设。
外交
经济交流反哺国内
挖掘国内经济潜力的同时,中国也在外交领域埋头发力。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携手共进的每一跬步都令人瞩目。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两国先后签订了《国际信息安全领域合作协定》等多项政治合作文件,但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脚步却略显迟滞。当有来自俄罗斯的记者问及这是否由于美国等国施压时,李克强表示,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经济领域正呈升温趋势。而中国始终遵循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发展中俄关系,这不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受到影响,也不受第三方的压力。
此外,李克强还回应了多方关注的中美关系问题,他指出,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接近5600亿美元,这说明两国的共同利益在不断扩大,而且远远大于分歧。而谈及中日韩经济交流时,李克强算了一笔账,“三国的经济占世界经济的1/5,是亚洲经济的70%,我们之间的互补性很强,可以携手开拓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我国外交的每一步棋都是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反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仕国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中俄外交为例,俄罗斯有天然的能源禀赋,两国实现石油、天然气等的往来,能大大降低中国工业生产的成本。此外,中国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将水泥、钢铁等产品的市场拓展至俄罗斯,以促进国内去产能进程”。
总理还有哪些工具可用
●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13%,拨备覆盖率超过180%;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债务率,市场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综合性稳定股票市场举措;力争今年内开通深港通
●激发“双创”积极性:
清理、废除于法无据影响创业热情文件;防止任性、任意的检查;优化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公开
●实现贸易多元化:
逐步放开美方对中国投资的准入门槛;积极拓展中俄贸易渠道;中日韩经济互补性强,将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合作
●新型城镇化扩内需:
寻找中西部地区有效投资需求;让农民更多地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