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SDR后该如何走好国际化之路?3月19日,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经济峰会的分论坛上表示,虽然在过去的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重重压力,但短期波动难掩饰长期向上趋势。他还对“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建议:理顺国内金融体系,形成与跨境人民币流动规模相适应的市场基础;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民币使用的效率与便利性;把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提升金融体系抗风险水平;扩大国际合作,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田国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2015年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累计9.6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取得这个成绩很不错。”他解释称,人民币之所以在动荡的情况下仍保持向上趋势,主要是因为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了正能量。伴随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依存度空前提高,互相影响更为显著,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GDP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比60%,成为推动发展、减少贫困的重要力量。不仅仅是发达经济体政策溢出的被动接受,同时也会对发达经济体产生较强的回溢作用。所以未来全球金融稳定,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共同的责任,新型国际货币伙伴关系亟待建立。
田国立说:“2015年市场波动证实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全球价值。以汇率为例,尽管新汇改后人民币波动幅度较大,但201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为0.18%,而其他SDR篮子货币的波动率普遍超过0.5%,人民币加入SDR有利于全球汇率稳定,预计将使SDR汇率波动下降8%。”SDR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势必会借助于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将迈向新台阶。未来5年至10年,人民币跃升为第三大国际货币的前景越发清晰。
田国立提出四点建议。首先,理顺国内金融体系,形成与跨境人民币流动规模相适应的市场基础。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建立更为有效、合理的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定价基准。深化人民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建设,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创造更有深度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人民币使用的效率与便利性。要进一步完善统计信息与监测分析,完善跨境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沟通,接轨国际惯例,降低人民币跨境使用成本,提升使用效率,增强便利性。再次,把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提升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水平。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国际收支等情况,把握时间窗口,有序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开放,调整完善监管体系与政策工具,搭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立足实体经济与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降低跨境经贸活动的金融风险。最后,扩大国际合作,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助力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以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补充现有发达国家间互换安排,为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提供缓冲保障。更加注重研究分析,评估政策“溢出”与“回溢”效应,更好发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作用。
田国立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深厚的基础,在加入SDR后,可以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稳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必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