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叶盛基:汽车“质”造升级 需要实现提质增效

  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对汽车领域的提案更多关注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智能化发展、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问题被普遍提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作为中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动能正在不断调整转换,对制造升级、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出更多诉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认为,在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下,中国汽车行业会伴随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展,其发展速度也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并在正常范围内有些浮动。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发展也将会实现新的突破。

  据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15中国车市增长4.7% ,今年增速预期在6%左右。整个产业呈现持续发展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发展并将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积极的心态关注产能过剩问题

  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估计在1.7个亿左右。虽然产能过剩一直是行业内外讨论的热点问题,就业内多数的观点而言,有关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程度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关注。

  一方面是国内汽车的刚性需求不减,同时汽车消费习惯也在改变,消费者需求在不断改变,产品更新换代也会加速。

  另一方面,各地方汽车产能规划、各大汽车集团的规划并不代表未来实际水平。伴随着一带一路推进实施,中国汽车的走出去,汽车产能也会进行不同途径的转移。

  做强中国品牌 提升产品内涵

  关于发展中国品牌汽车,近年来,汽车行业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和尝试,创新发展中国品牌,以及中外合资的探索、合资后自主发展的探索等。

  实现中国汽车强国发展,最根本的是做强中国品牌汽车。要做出有内涵的产品,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品牌内涵的基础,从纯粹质量来说,是体现一个产品性能、可靠性和技术水平。质量从广义来说,是体现一个产品的全部内涵,要体现出整个行业的产品内涵,主要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

  各中国品牌车企有各自的优势,也有需要改进之处。未来产品的研发在做好技术积累的同时要考虑更多的投入产出比,需要不断发挥和提升研发效用。品牌的认知度需要多形式宣传,也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要做出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这才是中国汽车制造的质量。

  把握机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迅猛,既是好事,又需要戒急、戒躁,要科学健康地推进产业化的发展。

  动力能源转化,动力电池是核心。目前,动力电池技术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取代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国外先进汽车工业国家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如日本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美国以特斯拉为主的纯电动汽车产业在电池组装、耦合处理上技术先进,电池存储技术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当前来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如此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所以我们的行业企业应该抓住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科学、稳步、健康地推进落实好,包括产品研发和验证、先进生产制造准备、产品实现全过程,以及全产业链培育、环境和基础建设、产品宣传与产品理解、产品运用与服务等,最终水到渠成全面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亦或是当下热门的所谓互联网汽车,还是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都需要打造具有民族基因的产品,做强中国品牌汽车,进而才能真正做强中国汽车产业。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