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山西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为京津冀筑起“绿色屏障”

核心提示:山西位于京津冀的上风上水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作为国家煤炭能源基地,山西也留下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伤病。近年来,山西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不仅为三晋百姓打造优美宜居的环境,也为京津冀地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晏国政

太原(CNFIN.COM / XINHUA08.COM)--山西位于京津冀的上风上水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作为国家煤炭能源基地,山西也留下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伤病。近年来,山西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不仅为三晋百姓打造优美宜居的环境,也为京津冀地区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补短板:再现青山绿水

“暖热华北一半的屋,点亮全国一半的灯。”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累计产煤140亿吨,提供了全国1/4的煤炭。然而,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能源支撑的同时,山西自身生态环境伤痕累累:采空区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1/8和69%,空气污染最严重时全省11个省辖市没有一个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母亲河”汾河一度断流十几年……

面对生态窘境,山西不断加快修复治理步伐。特别是近年山西省提出了“绿化山西”、“净化山西”等生态治理目标。始于2010年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将生态修复作为四大主要任务之一。

生态最为脆弱的吕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00多万亩,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是山西乃至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2013年,山西省正式启动这一地区的综合治理工程。三年来,该省累计投入配套资金3亿多元,完成造林420多万亩。据测算,自工程实施以来,吕梁山区增加水土流失控制面积630万亩,项目区水蚀风蚀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山西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仅在“十二五”期间,该省上下累计投入造林资金616亿元,完成造林2252万亩,同时创新植造管护机制,大幅度提高林木成活率,使全省森林覆盖率以年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幅最大的省份之一。

为改变全省水土流失、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等现状,山西省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强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关井压采。开展了包括河流地表水、盆地地下水和岩溶泉域水在内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并在汾河上游、三川河流域等几大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

山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省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轻,面积明显减少,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3.66亿吨减少到2.7亿吨,全省地下水位连续多年大幅回升。

——谋创新:拓宽治理路径

南北长约30公里的西山被太原人形象地称为城市“阳台”。历史上,这一地区植被丰富,文脉悠长,聚集着晋祠、晋阳古城等38处国家、省、市文保单位。近代以来,由于重工业布局、私挖滥采等原因,其原有生态被严重破坏,山体千疮百孔,并沦为工业污染带,二氧化硫、烟粉尘、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均占太原市区的一半以上。而今天,西山又变成绿满群山的森林公园。

2011年,太原把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作为综改试验区标杆项目,在需要综合整治的近700平方公里内,规划了21个城郊森林公园,并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荒山绿化新模式。新出台的政策规定:企业在承包区域内完成不低于80%绿化任务的前提下,可用不高于20%的土地进行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适度开发。

在政策刺激下,参与建设的十余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大力开展绿网、路网、水网建设及污染治理的前提下,纷纷规划了养老公寓、古玩交易市场等开发性项目。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承建企业负责人说,过去政府也号召企业参与植树造林和林地认养,但在完全付出的情况下企业积极性不高;现在企业的积极性明显不一样,不仅有预期的投资回报,而且大家都意识到,山弄得越美,将来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对前期的生态修复工作都很上心。

此外,山西省还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山西专项,广泛筹集资金开展碳汇造林,也为企业、团体和个人志愿参加植树造林以及森林经营保护等活动搭建了平台。相关专家表示,山西积极创新生态治理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利于破解该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资金瓶颈制约,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美丽山西和实现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以煤补绿”,山西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补偿修复机制。从2007年起,山西省开始实施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一系列政策,将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全面纳入煤炭价格,弥补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损失。这些措施改变了企业只能以经营利润进行生态治理,或负担额外政府摊派的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补偿市场化和法制化。

——治源头:铁腕斩断污染

走进临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岸边高楼林立,水面波光粼粼,两旁绿树成荫。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曾被称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03年至2005年,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临汾连续3年名列倒数第一。

临汾的污染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煤焦铁产业的无序发展。面对恶劣的环境,临汾人从2006年开始“壮士断臂”,大规模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施,先后重组取缔小煤窑263座,取缔非法、落后煤窑、焦炉、铁厂等1705座,治理污染企业1407家。临汾为了治理污染共减少了多少GDP,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临汾从山西省各地市GDP排名榜眼的位置滑落,从侧面显示出其为治污作出的重大牺牲。

来到同煤集团塔山电厂,处处是整洁干净的道路和挺拔苍翠的松柏,看不到一点儿煤的黑色。入口处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屏上显示的是电厂机组运行状态和实时排放数据。电厂党委书记王爱华介绍,电厂用的是塔山矿井下生产的煤炭煤炭经过封闭的、长约1.5公里的皮带直接运输到电厂煤仓,一个小时后就变成了电,同时电厂经过数次改造已实现超低排放,各项指标都符合相关规定。

据了解,针对工业企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山西省政府频出重拳,相继颁布实施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办法”“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重点工业污染监督条例”等81项环境管理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还出台了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实施意见,有效地推动了全省重点工业企业全面治理和达标。

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山西省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2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同时将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率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山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省打出“控煤、治污、管车、降尘”组合拳,超额完成了分散燃煤锅炉、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工业堆场扬尘治理等任务。2015年,全省11市平均达标天数253天,比2013年增加70天;PM2.5和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27.3%、16.9%。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