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港媒称,将职工重新安排到“内退”的灰色地带,是中央希望达成一种平衡的多种手段之一。上世纪90年代,“内退”是国企节省开支的一种做法,现在,这种做法在重工业又流行起来。
据香港《南华早报》4月13日报道,一般来说,如果距离正式退休还有5年,雇员可以申请辞职。但与其“失业”,工人们会继续与国企单位绑在一起,从公司获得津贴和社保供款。这些钱往往是正常工资的一部分。
“内退”的灰色地带
报道称,李桂贤(音)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看电视上,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出门和她的朋友们跳舞。曾在大同的煤矿上做设备管理员的她才49岁,但已经“内退”了4年了。每个月,她只能依靠前雇主大同煤矿集团的津贴过活。
2012年,李桂贤开始放无限期的无薪假期,之后就没再工作了,但她仍能定期获得薪金和福利,“这是退休,虽然每月的收入没有年纪更大的退休职工多。”李桂贤50岁的时候,她的养老金就会由国家支付,而不是她的国企单位,到时她也会正式退休。她绝对不会被正式列入失业者的行业。
报道称,将职工重新安排到“内退”的灰色地带,是中央希望达成一种平衡的多种手段之一。中央要关停过剩产能,同时要避免大规模下岗潮。
中央政府已经设立了1000亿人民币的特别基金,推动下岗职工的安置。即便地方政府和国企没有进一步的财政投入,这笔基金也足够向料将从煤炭和钢铁行业下岗的180万职工,每人支付超过5万人民币的补偿。
上世纪90年代,“内退”是国企节省开支的一种做法,现在,这种做法在重工业又流行起来。
报道称,一般来说,如果距离正式退休还有5年,雇员可以申请辞职。但与其“失业”,工人们会继续与国企单位绑在一起,从公司获得津贴和社保供款。这些钱往往是正常工资的一部分。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这对于国企职工来说是一个好安排。比起被裁撤,(这样)他们还可以获得津贴和企业福利供款,而实际上又不用工作。但有多少人实际上是这种情况,就没有具体数字。”
运营国有工厂的干部也用“调职”或者“分流”来避免“下岗”。这些计划包括将工人分派到较低级的工作岗位,或者实际上让他们做兼职。职工们还记在企业的账上,但获得的工资则少得多。
“调职不是下岗,分流不是失业”
报道称,一个最近的例子是,上个月,山西煤电集团向其职工保证,“调职不是下岗,分流不是失业”。这些词可以上溯到30年前。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陈玉宇说,有关安排是考虑到中国“自身的条件和历史状况”。陈玉宇说:“如果一名美国工人被辞退,他可以去劳动市场,寻找出路和谋生,但如果一名中国工人被辞退,他可以到地方政府大楼前抗议。”
这种对辞退职工的迟疑持续至今。去年底,内地媒体报道,中国最大国有钢铁厂之一武汉钢铁在裁员。公司立即否认,称只是让数千工人“内退”和“临时停职”,“没有改变雇佣关系”。
变了的是国企在提供职位中所扮演的角色。截至2014年末,国企职工为6312万人,是20年前的一半左右。
整体而言,中国要从国企中裁走的人,比起不断增长的劳动力缺口,还是偏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计,中国要从煤炭和钢铁行业裁走180万人,许多分析人士称,如果将其他过剩行业也算入,实际要裁撤的人更多。但这还不是威胁。
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末,裁掉了3000万国企职工,今天中国经济体量比当时大得多,社会安全网也比当时好得多,这都有助于缓冲震荡。
报道称,服务业现在占了中国经济的大部分,也正在吸收失血中的工业活动的损失。在供给侧,劳动力池开始收缩,降低了创造低端职位的压力。
陈玉宇说:“全球经济中有两点很有趣,中国快速放缓被理解成大量失业,而美国经济复苏却没有带来就业的重大改善。就中国而言,经济结构和人口构成都在改变。”他还指,劳动力技能也在改变。陈玉宇说,1970年生的中国人里,只有3%上过大学,1980年生的人里,有10%的人上过,1990年生的人里,有20%的人上过,在2000年生的人里,这个比例会升到55%。
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同意这一看法。他说,比起20年前,中国的经济金融条件更佳。但裁员也可能向下游企业蔓延。为煤矿生产管道的私企经历苏志华(音)说,他的公司在过去3年裁掉了一半的员工,因为出售产品和回收资金越来越难。苏志华说:“春节之后,又开了大约30个工人。”“私企更容易聘用和开除工人。”
资料图片:中国钢铁消费量出现下降(英国《金融时报》
中新网2月29日电 今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人社部将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现在,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这次化解产能过剩的切入点,初步统计显示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
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做好职工的安置又是关键之举。
对此,尹蔚民表示,围绕着如何做好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国务院近期作出了部署,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这是一个“组合拳”,包括“1+8”个配套的文件。其中一个文件就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就是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的意见。在这个文件中,明确了职工安置一些基本的原则、安置的渠道、工作的要求,总的考虑还是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
尹蔚民介绍了具体的安置渠道,明确了四个方面:第一方面,鼓励企业挖掘现有潜力,在本企业内部来安置职工,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现有的场地、设施、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能让分流出来的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
第二方面,促进转岗就业创业。对需要离开本企业的职工,我们启动就业扶持计划,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出组合拳,帮助职工能够尽快就业和创业。
第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内部退养,也就是说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以内,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可以实行内部退养。
第四方面,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对不能实行市场就业的困难职工,政府将开辟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在这个过程中,在资金、政策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给予支持。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个亿,是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的安置。同时,失业保险和就业专项资金对其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也要予以相应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人社部还会妥善做好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等相关工作。
尹蔚民强调,人社部还明确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每一个企业职工安置的方案一定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研究讨论通过,就是说职工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安置,而且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各地前一段时间在这些方面也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也会及时地加以推广。
至于相关安置下岗职工分流的具体人数到底有多少,尹蔚民指出,现在以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作为这次化解产能过剩的切入点开始做,对这两个行业做了初步的统计,大约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大约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人社部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虽然这项工作非常难,但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积极稳妥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延伸阅读】俄媒关注中国将削减7亿吨煤炭产能 分流100万人
参考消息网1月26日报道 俄媒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就煤炭去产能征求意见,包括暂停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僵尸企业退出等举措。
俄罗斯《导报》1月25日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未来三年,中国将关闭4300家煤矿(总产能约为每年7亿吨),分流人员100万人。中国政府将为此斥资45.7亿美元(约合300亿元人民币)。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分析师艾拉特·哈里科夫说,2014年,全球煤矿开采量为82亿吨,中国生产了39亿吨。因此,该国将降低18%的产能。中国正在争取使产业达到环保标准,且不使用煤炭发电。
俄阿克拉研究和预测集团负责人纳塔利娅·波罗霍娃表示,现在,中国80%的电力来源于煤炭,天然气发电仅占2%。从2015年1月起,中国禁止进口和销售含灰量高和含硫的煤炭,并对一些等级的煤炭征税。
报道称,对华供应煤炭的俄罗斯企业主要有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梅切尔和拉斯帕茨卡亚煤炭公司。2014年,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对亚太国家出口了2630万吨煤炭,占其总产量的28%,中国购买了1050万吨。据拉斯帕茨卡亚公司数据,去年上半年它卖出了372万吨煤炭,其中42%销往亚太。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俄对华煤炭出口下滑47%至1360万吨。
一位俄罗斯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若真的削减7亿吨产能,国际煤价或将上涨。哈里科夫评论道,俄煤矿企业将从中受益,它们将有机会扩大对华出口。俄罗斯煤炭符合环保要求,去年对华供应下降的原因是该国国内产能增长。
俄BKS公司分析师基里尔·崔科称,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动力煤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将会下降,而工业增长结束将导致钢铁产量和焦炭消费出现更大的滑坡。
报道称, 一名当地原料公司的中国投资者也认同这一点。他说:“煤炭时代已经终结。”但他认为,在总产能为40亿吨的情况下,削减7亿吨对行业影响不会太大。(编译/胡丽雯)
资料图:煤炭生产
(2016-01-26 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