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饿了么终于公布了阿里巴巴入股一事。与此前传言一样,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不同的是这笔钱分别由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注入。
依据官方公告,阿里巴巴投资9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3.5亿美元。融资后,饿了么公司仍保持独立的运营和发展。对于估值及持股情况,饿了么并未披露,但据此前的报道,阿里巴巴及蚂蚁金服共持股27.7%,本轮投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45亿美元。
通稿中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其一董事会变更。本次战略合作后,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加入饿了么董事会,至此饿了么拥有包括创始人张旭豪、康嘉、滴滴出行的程维在内的8名董事。
其二业务合作。与口碑,口碑平台的外卖服务也将由饿了么提供运营支撑。与蚂蚁金服,饿了么平台的中小商户、众包配送服务商及个人,可获得蚂蚁金服提供的金融服务。
1年时间张旭豪态度反转:
在2015年年初,张旭豪在公开场合和采访中热衷提独立上市、千亿市值、平台梦,并将自己公司的目标定为“餐饮界的阿里巴巴”。
但在接下来一年的外卖大战中,张旭豪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在11月份,饿了么显露出将控股权出让给阿里巴巴的痕迹。当时有传言称,饿了么在距离6.3亿美元“系列”F轮融资仅过去三个月之后再度开放融资窗口,除了新增的滴滴战略持股之外,还将引入新的巨型玩家,且总计融资金额接近15亿美元之巨。之后据援引投资人士消息称,阿里巴巴和饿了么已于12月17日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本轮投资后阿里占股饿了么27.7%,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后,关于阿里巴巴投资饿了么的消息断断续续。直到近日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蔡崇信加入饿了么董事名单。传言被坐实。
依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的一年中,张旭豪经历了可能是创业以来最惨烈的一年:站在饿了么对面的,是百度外卖和经历“百团大战”的美团,后者在2015年10月同大众点评合并后,升级成为“新美大”。曾有一位投资机构人士透露,在获得来自滴滴打车方面的投资前,饿了么在资金链方面的处境颇为危险。
四国军棋,两家霸业
对于阿里入股饿了么一事的分析已经足够多也足够通透。虎嗅作者编辑阑夕撰文《阿里注资饿了么:四国军棋,两家霸业》尤为精彩,昨日对其关键之处再做摘录:
外卖乱局:
当前的O2O乱局,实际上是由阿里、腾讯、新美大与饿了么共同混合而成的一盘四国军棋,它的复杂脉络在于:巨头试图通过扶植代理人的形式扩大制定游戏规则的边界,而那些倍受期许的独立势力正在左右逢源争取更高的收编价码。就像艾森豪威尔所言——“一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作战室里的脑袋而非前线拼杀的单兵”——在这张纵横捭阖的棋盘上,每个参与者都认为自己的角色才是将军。
阿里为何看中饿了么:
饿了么足够便宜,且态度开放,比较容易投进去,只是在F轮之后,如果前面的退出者不够多,管理团队的股权稀释将会引起可能产生问题的股权结构。
至于阿里在失去新美大之后以高溢价谋求收购饿了么的可能性不小,即使是考虑腾讯也已跟了饿了么两轮融资的情况下。但是,就像腾讯在新美大身上最终挤开阿里的剧情一样,当美团外卖趋于独立运营时,与之高度重合的饿了么在腾讯这边的吸引力会下降不少,而这也给了阿里一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会。
饿了么未来走势:
如果最终确定数字为15亿美元,那么即使将估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阿里也注定将在饿了么占股20%以上,这个操作方式与阿里在高德、UC和优酷土豆身上是一模一样的:
2013年5月,阿里向高德投资2.94亿美元,换来28%的股份;一年之后,阿里宣布全资收购高德;
2013年3月和12月,阿里两次总计向UC投资6.9亿美元,根据阿里上市招股书的披露,这笔投资的占股也达到20%以上;一年之后,阿里宣布全资收购UC;
2014年4月,阿里向已经上市的优酷土豆投资12.2亿美元,并将持股比例在随后一年时间内增至20.7%,进而宣布全资收购。
其中的规律是:阿里会以20%的占股需要为基准线,对那些有助于迅速带来稳定市场份额的成熟公司进行投资,且在随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以略高于市场价的筹码提出收购邀约。
作为到家领域剩余不多——或许是唯一的重量级——的独立选手,饿了么的价值在于它的队列选择权利。之所以这家公司周遭总会围绕卖身传闻——从京东到腾讯再到美团(新美大)——而其又总会从容摆出看似愤怒实为娇嗔的辟谣表情,就是因为张旭豪自己也明白待价而沽的好处,他无论倒向来自何方的卖家,都会奠定后者难以短期速成的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