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创新驱动与资本引领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创新创业的研讨、合作的联系机制和平台,共同探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推动资本、项目、人才的结合,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添柴加薪。中信产业集团总裁何风志先生发表了演讲:
谢谢龚总,谢谢证券日报的邀请,大家讲得很精彩,我依然看到很多人在看手机。为什么?其实也很正常,我相信今天股市跌的比较厉害,很多股票跌停,如果股票一个跌停相当于我们的资产损失了10%,大家关心股市行情是可以理解的。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做PE的人和做二级市场的人或者和上市公司有什么区别?相对来说像我们做股权投资的人有点迟钝,反应没有那么敏锐。其实我们也看二级市场,但是我们对二级市场不是特别敏感。因为PE归根到底来讲,我们核心看项目看未来就是看两个点,一个是收入一个是利润。二级市场投资人不一样,一个公司没有收入没有利润,但是我能赚钱,一周之后能卖出去,甚至我12个月定增锁定期之后能减持我就算赚钱了就算成功了,但是作为一个PE投资很难冒这样的风险。我也想结合今天创新主题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我总的想法实际上,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反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切的东西都归结为收入和利润,一切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灰飞烟灭。回归为收入和利润,是不是有一些方式去探讨,叫不叫创新可以做一个商榷探讨。我想从三方面来提出我的一些思考,我本人工作经历比较简单,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有19年的经验,前9年在证券公司,最近9年在做股权投资,而且是专注医疗健康一个领域,别的行业也不太懂,我就结合医疗健康这个领域谈三点。
第一,产品。第二,机制。第三,资源对接。我们信奉的很简单,所有的东西产品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一个人会吃很多药,但是不开玩笑地说,市场上的药很多是无效的,是安全而无效的。再举一个例子,你买到的进口癌治疗癌症的,那个药只对20%的患者有用,这就是中国医药现状非常悲哀的事实。从二级市场角度来讲,二级市场觉得无所谓,它有销售有利润就行,上市公司EPS增加了,股票上涨了,我就可以买。但是从PE角度来讲,我们更看重你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创新,要么是你创新弱一点,你在剂型上有创新,比如原来是一种常规的剂型,把它做成缓式控式一天吃三次,你吃一次就行了,让这个药到达特定位置再释放药效,这样药效更充分地利用。但事实上,这种剂型的创新在中国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真正技术上的创新所谓一类新药是非常得少。作为我们一个股权投资人,我们很难投这种只是销量好能卖得好的药,这样对我们来说风险很大,因为现在卖得好三年之后不一定好,三年好五年不一定好,没有疗效的药迟早会被淘汰的。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坚持这个原则,它的药非常少,但是药都是非常有效的药,这一点我们也是非常欣赏和认可的。比如最近在看一个新药,基本也是研发了十几年,在肿瘤领域全球都没有特别有疗效的药,咱们这个药有可能会取代跨国公司的肿瘤治疗领域的特效药,而成为国内获批上市的新药。这种公司哪怕产品贵一点,哪怕估值贵一点,我们觉得也是可以的。贵的东西只要是对的就不怕,如果便宜但是不对这其实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只要是对了,贵一点不怕。产品是我们非常看中的。
我们再去看OTC市场,OTC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是一个红海,这个领域我们非常谨慎。广告的东西都是容易模仿的,渠道的东西都是可以别人跟你抢的,没有核心产品非常恐怖。我们非常希望在技术上有创新公司出现,作为投资人愿意和这样的公司进行合作。比如你们看好一个方向,我们可以先投进去,之前我们投过一个公司,最近刚刚在香港上市,我们投的时候老板非常重视创新,一个新药上市之前投了三个亿,但是面临一个问题折旧特别大,如果不放到上市公司里面会有关连交易,证监会找他谈话,这个事拖了两年上市很划不来。这种情况下我们愿意跟这些上市公司进行合作。
第二,谈谈机制。创新不仅仅是科技上的创新,机制上也可以创新。刚才冯总讲了海南椰岛,非常巧,我们在海南也投了一个公司也是一个制药公司,这个制药公司投的时候利润只有不到一个亿,我们投了之后今年的利润大概有将近三个亿,一年多的时间利润翻了很多倍。为什么?我们是在机制上帮企业做了一些创新。第一点,我们帮它引进了很牛的CEO,这个CEO原来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商业的董事长创始人,他自己被收购之后套现在家,赋闲在家,他的弟子在各个领域,他过去了,你激励一个人光给权力不够,还要股权上激励,跟投资人的价格一样,他的权力、义务和收益是合并到一块儿了,这也是机制上的创新。这帮人天天没日没夜地干,企业销量得到很快的提升。现在的一些上市公司像艾尔做合伙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只有在机制上把大家的利益绑定一致,大家才能共同发展。
第三,资源上的对接。很多上市公司+PE,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有资源上的对接产生化学反应才有真正的价值增长,否则照猫画虎也能画出来,但是不一定有真正的效果。去年有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它的销售额今年不到10亿,但是估值达到15亿美金,这是一个非常贵的公司。它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大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我觉得它的安排可能会值15亿美金。为什么这么说?把产业链上的每一步都做到了一起,做医药互联网的销售光做B2C,有C证是不是只能做B2C有很大的压力,你跟制药企业怎么竞争,跟传统的国药、九州通怎么竞争,跟B2B的企业怎么竞争?这里面的压力非常大,这个企业非常聪明,表面上很多人看到它只有一块B2C,其实背后有很多块,而背后的这些块有的是自己做,有的通过收购来做的。这样一来整个并购可以形成一个化学反应,这样就会非常有价值。
比如去年我们也在看医药电商,去年互联网医药、互联网医疗比较火,包括55亿收购量个互联网医院没有什么利润的,最近还来了两个涨停,虽然资本市场很认可,但是不排除作为一个保守派对这种东西还是持怀疑态度。一切东西都要归因利润,医疗企业医疗服务机构在线下都没有利润,又怎么能指望在线上有利润?作为我们每一个人花五块钱挂一个专家号排队一个小时,拿一个三百块钱的感冒药觉得非常正常,如果让你花一千块钱去和睦家挂一个号,大夫说回家喝开水感冒不用治,你非常不开心,虽然你知道后者是开心的。在中国医疗服务很难变现,我们更看好互联网医药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互联网医药怎么做?这里面也有很多门道,比如过去很多互联网医药的企业纯粹在做互联网医药,这个也非常可怕,你不掌握核心资源,你的竞争能力、溢价能力跟国药相比无法比,国药华润每年的销售额一百个亿,最大的互联网医药电商公司一年的销售额10亿左右,第二核心品种不在你手里,未来处方外流怎么办?我们现在帮一些企业对医药电商来说,除了把自己的电商做好之外还要控制上游的核心品种,卖的最好的就是壮阳、减肥类产品,如果能控制一个减肥药对你来说是非常好的,比如药物减肥的药以很小的代价去控制一个品种。在资源对接上可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比如可以通过资本去控制上游的一些厂家。我跟企业老板经常说一句话,一切的合同的合作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跟它是业务合作合同合作非常脆弱,因为别人出一个更高价马上跟你撕毁,你只有建立股权层面的合作才会使合作更加加深。
总的来说,不一定为创新而创新,平淡无奇的事反而是一种创新。作为医药企业或者大健康企业来讲,最最核心的就是在产品上要有所创新,没有产品一切都是白说,再好的销售团队也需要产品支持。第二,给你的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果老板不懂得分享,你这个企业也是做不大的,任正非1%的股权华为做到几千亿。
第三,合适的资源对接。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上市公司有时候自己做一些事情是做不成的,因为你的基因存在,我还是以互联网医药电商为例,我接触过很多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他们都在做医药的电商,我跟他们说一句话,你根本做不成。他们觉得我凭什么做不成,我有这么多产品,有两万销售人员,有十万大夫资源,我有这么多的销售额,那你说那几个小孩什么都没有,就一个办公室,他能做成为什么我做不成?这里面有很多种原因,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文化。工业企业的文化和销售企业的文化不一样,文化部一样带来机制不一样,机制不一样带来考核制度不一样,考核制度不一样带来对人的行为刺激的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跟别人合作其实也是一种方案。你上市公司可以参股,甚至可以前期占少数股权,你参股一个公司,让这个公司做大。另外一点,但凡是医药工业企业自己来做一个平台,你不可避免就会带上你自己的烙印,比如说你自己有感冒药又做一个平台,三九跟不跟你合作?如果跟你合作,它的销售额全掌握在你的手里,他宁愿不要这个销售额。这方面股权类的基金可能是和上市公司共同合作的一个好机会。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看到五年十年之后是什么样,五年十年之后谁能活下来才是最关键的,现在搞这么多喧嚣的东西,有可能在台上讲得花里胡哨,但是你自己知道湖面上的鸭子一样,表面上很淡定,其实脚底下很慌。回归到利润和收入就是需要重视产品重视机制,重视和资本市场和上下游的资源对接,只有大家都切切实实地实实在在地把产品做好,把收入和利润做上去,我觉得我们的经济才有希望,我们的上市公司才有希望,我们的股价才能涨上去,哪怕今天来一个跌停也不用担心,因为利润在收入在。
谢谢大家!
(何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