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吗?有一天从北京到上海可能只要一个小时,只有现在高铁所需时间的1/5,比飞机还要快一倍。
北京时间5月12日早上,一个美国测试“超级高铁”的消息震动全球,连平时不懂尖端科技的人都为之惊叹,因为它可能成为继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之后的第五种,也是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其运行原理是将“铝制胶囊”置于钢铁管道之中,然后将管道抽至真空,再像发射炮弹一样将车厢发射至目的地。
不为人知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咱们国家,也有一群人从3年前就开始测试“超级高铁”,并且已经引起世界瞩目。
马斯克这个男人脑洞太大
当天在美国内华达州荒漠中心,伴随倒计时结束,一个蓝色的推进测试装置沿铁轨加速疾驰,2秒后速度提到每小时116英里(约186公里),约5秒后借助沙堆减速停止,扬起漫天沙尘。这是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首次对推进系统进行公开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话不多说,先看视频:
该公司高级副总裁乔希·吉格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推进系统测试装置从0加速到60英里时速(约合每小时96公里)仅用时1秒。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2013年提出“Hyperloop”运输系统设想。根据马斯克公布的初始方案,这一超高速系统由双向管道和运输舱组成,运输舱的行进时速将达1120公里(相当于每秒约311米),与某些民航客机的最高飞行速度相当(波音飞机的平均飞行时速在800-1100公里左右).
届时,从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600公里单程旅行只需要30多分钟。不仅快,还便宜,成本只是加州政府的高铁项目成本的1/10.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计划,今年下半年将测试悬浮系统,届时或实现车辆悬浮运行,而载人“豌豆荚”仓也将出现在这次测试中。
Hyperloop One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表示,超级高铁将在2019年投入货运,2021年开始载客。
马斯克这个男人不一般,前有蹿天鼠(火箭)、草上飞(特斯拉),现在又来了钻地龙(超级高铁),你还有什么?都拿出来吧!
不过,新华社今天称,相关技术在业界还存在争议,距离真正实现还有距离。就目前而言,正在荒漠里推进的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美国这个超级高铁,中国专家是怎么看的呢?
中国版“超级高铁”已测试3年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超导与新能源研发中心主任赵勇表示,“这个实验是关于驱动系统的实验,就是推进系统。”这只是关于驱动系统的一个选项,且其实验速度并不算创纪录的高速度。
他指出,即使以640公里/小时来计算,Hyperloop one并不是特别高的速度,并未明显超出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的上海磁悬浮的速度已达400公里/小时,而日本东海铁道公司的超导磁悬浮列车载人实验最高速度已超过600公里/小时。”赵勇说。
早于2014年,英国《每日邮报》等国外媒体就曾报道,全球首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在西南交通大学超导实验室建成。
“目前,我们看到和根据公开报道,全球范围内的高温超导真空管道实验系统也只有两条,就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两条。”12日下午,赵勇在电话中自豪地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介绍到。
上世纪80年代末,赵勇成为我国高温超导领域第一个博士。辗转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日本13年后,2003年,他回到了西南交通大学。随后,他领衔的团队把“真空管道磁浮车”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模型实体。
在赵勇的带领下,他的团队早于2013年3月便研制出了最初的高温超导磁悬浮(HTS)测试环线,后来再加入真空管道,成为世界上首个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
后来,该团队又研发建成了第二代高速真空管道高温超导侧浮系统。
据悉,与第一代高温超导磁浮实验环线的设计常规悬浮不同,为了提高在实验室狭小空间中实现高速运行,其第二代高温超导环线设计采用了侧挂悬浮,即类似于把车体悬挂在墙壁上。
该系统测试已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到目前已达90公里/时,较2014年时第一套系统的速度50公里/时大幅提高。
“在真空管道里,我们现在最高可达90公里/小时,这一速度,是随时可以达到和验证的。”赵勇指出,因为是环形跑道,时速受到极大限制。此前,其第一套系统实验环线的半径仅有6米。
在环形跑道上运行即可达90公里/时,若在直线上,将远超现在的速度。速度预计能达到多少呢?
“日本磁悬浮最高能达到600公里,它还是在大气中间。如果我们把现有磁悬浮的技术用起来,再用在真空管道里面,没有了大气阻力,理论上肯定是远远突破600公里。”赵勇对其所领率研究的系统有信心。不过,他对于未来速度真正能达到多高,并不愿做出预测。
中国“超级高铁”的未来计划
赵勇和西南交通大学已就该系统下一步做直线实验早有谋划。
“我们现在正在筹集经费,准备建一个直线的。因为只有直线的才能把速度提得更高一些。经过在环形上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也可以让直线跑得更快。所以这两个是都有意义的。”赵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由于尚有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未解决,他对“超级高铁”的走红浇了一盆冷水。
“现在一些报道预计超级高铁很快可以实现,这可能过于乐观。”他给出了三方面的理由。第一是更高速度下的驱动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不是简单推理就行。
其次是真空环境下的运行。“真空下与常压下,电气系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其在真空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我们遇到的一部分问题。”
如何低成本获得大范围真空环境也是掣肘。赵勇指出,目前获得真空是高代价、小范围获得的,“而大范围、低成本的获得高真空、或者一定范围度的,能够低成本获得,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可行技术。”
对于未来商业化,赵勇表示,其也积极寻找和相关公司的合作。“第一步,把技术做得更让人信服,也积极期待有实力的产业或公司,来对这种未来很有前景的大型的新型交通工具做推动。大型交通应用还取决于社会需求,比如公司的介入,他们看重社会需求。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未来取代此前的现有交通,需要技术的成熟,社会的需求和相关产业的共同推动,这方面需要做继续不断的努力。”
那么,我们距离“超级高铁”未来真正到实际投入运行,还需要多久?
赵勇认为,“技术上达到可适用的水准,并不是最重要的,不会很长,但让它真正成为实用的交通工具,我个人认为,会比较长,第一,社会真正到了这种需求吗?第二,人们要接受这个系统,还需要一个过程。最主要的还是社会需求的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