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成立6年的老平台e速贷被惠州经侦突击上门,高管悉数被带回协助调查,平台陷入停摆,e速贷投资人瞬间懵了。直到昨日晚间,惠州市公安局通过官微发布了案件通报,称e速贷非法吸收的资金累计达数亿元,平台法人简某和部分股东以股权投资、发标等方式将吸收投资人的部分资金占为己有。
短短5天,e速贷即被定性为“非法吸存”,但直到现在,监管方并未披露出完整的证据链。这又是一起经侦雷吗?突查平台,真的就保障投资人的权益了吗?如此执法是否造成了市场更大的恐慌?不论是投资人还是业内人士,都疑问丛生。
e速贷被突查或因借款纠纷被举报
e速贷被查之前并未出现提现困难、兑付等问题。因此,与以往平台爆雷不同,投资人反应几乎一边倒对e速贷表示支持。据消息称,有三十多位投资人分别到市公安局和信访部门反映诉求,提交了请愿书,总计约800份,指出e速贷网站标的真实性达到99%以上。与惠州经侦及公安部分有多次接触的某投资人表示,惠州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了解层次很浅,在沟通过程中经常冒出一些常识错误。
e速贷到底因何被经侦介入?5月20日惠城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鹅城”公告称,根据群众举报,以及前期的摸查工作查处了e速贷。那么,所谓“群众”是否为e速贷利益关联方?而据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e速贷事发是因有借款人因借贷纠纷,对平台不满而举报。相关法律从业人士指出,一般大型案件立案,必有缘由,比如大规模群众举报或者证据确凿。而惠州经侦针对e速贷的突查说法概括模糊,一时间引得各种揣测,“阴谋论”甚嚣尘上,人心惶惶。
某深圳平台高管不无忧心的表示,因借款人举报而遭遇经侦突查,导致平台停摆,对投资人、对平台、对行业打击都过大。从此平台的命运被捏在了借款人手里,甚至诱导某些借款人故意拖欠、拒还借款,导致投资人的偿付陷入搁置。
业内:执法过于简单粗暴,投资人权益难保障
2016年以来,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工商注册收紧、互联网金融广告整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一些列政策来袭以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化发展。与问题平台爆雷事后查处不同,此次e速贷事件为惠州经侦事前介入调查,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监管层风险意识加强,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态度更为积极。但惠州经侦的做法是否最有效地保障了投资人的权益,值得商榷。
同时,业内曾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法第176条)疑为“口袋罪”,如果按照刑法规定: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四个条件来定罪的话,那么现有大部分网贷平台都在“非法吸存”口袋里,网贷行业的创新发展又从何谈起?
国内金融立法相对滞后,除了呼吁执法底线更为清晰之外,此次惠州经侦执法的方式也是业内争议的焦点。
有平台CEO表示:“不同于一般行业公司,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诚信’是生命。惠州经侦在没有掌握完整证据链的情况下鲁莽闯入,冻结资金、封停账号,将平台所有负责人带回调查,执法过于简单粗暴!”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这种“一刀切”的野蛮执法造成的恶劣影响有三:第一,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平台信用破产,投资人信心丧失,平台出现大量高息债券转让标,利率最高达到51%。没有新成交,平台几近停摆;第二,为配合警方调查,平台运营基本停滞,很多借款人被动逾期,甚至此期间,还款意愿发生变化,认为反正平台出事,不再还款;第三,投资人如何防范风险,规避问题平台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有很多甄别平台可靠性的标准和技巧,而e速贷显然并不符合“问题平台”的特征,没有卷款跑路,亦没有提现困难。如此突袭,造成投资人群体性恐慌,安全感全无,投资人权益如何保障?
各地经侦的素质参差不齐,对P2P行业的特殊性理解有差异,可能会造成案件办理的结果完全不同。拿同样是事前经侦介入的融金所来说,在被调查期间,融金所网站能正常访问,基层员工照常工作,且在被带走的高管中,融金所董事长孙明达并不在其中。福田经侦在办案过程中,给予平台充分的时间,融金所转危为安。而e速贷事发,惠州经侦直接封存了平台人员的手机与电脑,平台运营完全停止。且董事长简慧星、总经理邓观明等高管集体被惠州经侦带走,至今没有一位高管回归工作岗位。
上述业内人士直言:“如此简单粗暴的执法,惠州经侦显然没有深思熟虑过整件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呼吁警方向‘福田模式’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善待真正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