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信任再造金融

  六月初,创业家理查德布兰森发起了第二届区块链论坛,论坛主题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来自拉美、非洲和东欧的专家介绍在货币支付和兑换的应用,来自美国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白宫和中央情报局的官员谈区块链防止犯罪、洗钱和贪污,来自金融监管领域的谈区块链安全,几位艺术家讨论知识产权区块链保护,而社区活动家谈投票与民主的应用……

  三天讨论后,进行了两个小测验:

  一个测验是30秒内要求大家给区块链进行清晰解释,“自由”、“信任”、“价值转移”、“安全”和“免费”是经常被用到的词汇;另一个测验是为Blockchain的公众认知而取一个通俗的名字Trustnet,被超过半数鼓掌通过。2016年初,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也通过互联网金融博物馆发起两轮投票,尽管60%以上的人愿意采用“公信链”描述区块链的社会功能,但被质疑可能自证公信力而被非法运用。

  交易工具与信用体系

  人类的文明进程起源于交易。物质、知识和技能等的交易丰富了衣食住行和精神内涵,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交易的维持和提升需要建立信任关系,这个信任可以是双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交易社会的存在需要稳定的信用体系,这个体系至少需要三个要素:交易工具、交易记录和交易权威。

  几千年前,部落内的交易工具是被广泛认可的特定物件,如贝壳或宝石。每次交易都需要有记录,可以靠交易者的记忆或者结绳记事。交易中出现争执时,部落头领如族长就成为确定交易公平和实现的权威人物;一千多年前,交易工具变成了金属货币,交易记录积累成了账本,交易权威则变成了国王;500年前,纸币或汇票等成为工具,银行则成为权威,欧洲发明的复式记账法则奠定了市场经济最稳定的技术协议。从这时起,信任关系已经摆脱实物、区域和人情,变成冰凉凉的数字和账本了。

  今天,每天几千万亿资金的流转,支撑着全球经济运行,也为几十亿消费者和无数企业提供可信任的交易体系。电子货币信用卡成为主导的交易工具,中央银行和政府成为垄断的交易权威,而天文数字的交易账本则在无数计算机和计算云里日夜轰鸣。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当代市场交易的运作体系,也是保证安全交易的信任基础设施。问题是,这个体系真的安全吗?

  互联网革命与区块链创新

  互联网的成功改变了人类生活、社会生态和行为,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速度。特别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突飞猛进,正在瓦解传统金融的基础,再造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交易信用体系也被瓦解。特别是金融数据支持设备和网络协议的更新严重滞后于金融创新和市场需求。我们至少是用10年以上的技术体系来支撑当下运行,而10年意味着什么?互联网没有保证信息安全和公平。政府和机构都难以提供一个让大众信任的安全交易平台,我们依赖了几百年的信任体系面临崩溃的威胁。

  信任体系再造包括交易工具、交易权威和交易记录的再造。二十年来,无数人从各个角度在推动这样一个全新信任体系的再造过程,去权威化或去中心化是一个首要目标。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了划时代的设计,创造了比特币这样一个基于分布记账的去中心化的信用交易工具。更为重要的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模块被发掘出来并开始应用在货币之外的领域中。

  简单地说,区块链建立了一个由无数独立且自主管理的计算机构成的账本网络,每一笔交易的发生都得到认证和记录,可以被任何第三方查验,交易的历史记录不断累积在区块链体系中。分布账本的加密方式使得任何人要篡改数据,都需要更改几乎全网数据而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如同互联网一样,这是一个互联的大账本,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进行点对点交易,登记价值、储藏价值、交换价值和交易增值。

  当用专利、土地证书、音乐版权、遗嘱、投票等任何代表价值的标的取代比特币时,就可以感受到区块链的伟大意义,它可以安全有效快速地转移任何具有价值的资产。区块链就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底层技术,用无数计算机(或是账本)的联网认证和纠错机制建立公开的信任协议体系。加密的全球分布的独立账本网络取代了政府、中央银行或任何垄断机构的中心管理,重新在技术基础上再造数据时代的社会信任体系。

  区块链与金融普惠

  区块链从比特币发轫,其原因就是金融的垄断性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合理,成为信任体系的最大痛点,全球最杰出的创新者都会从金融入手解决信任短缺的最大难题。目前的区块链创业者比较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汇款和P2P这样几个应用场景,保证安全便捷和低成本。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中,这也是中小创新企业迅速取得市场地位的入口。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者在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同行。

  笔者在参加奈克岛的区块链论坛时不免感受到落寞,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经济体和潜在的区块链市场并没有如其他领域一样成为关注中心。中国的同行似乎仍然沉浸在技术极客的对垒,比特币挖矿和炒作的兴奋,风险投资接力和上市套现的游戏。赚钱仍然主导中国区块链应用的价值观,仍然是极客和投资者热衷的市场。

  笔者与几位专家讨论了他们喜欢用的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与我们喜欢用的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差异,前者是将金融观念惠及不同领域,包括将艺术、知识、土地证、投票权、遗嘱、反贪污等项目的金融资产化运作,参与者包括社会各个领域。后者则是在现有金融体系内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或技术延伸。

  在不同场景应用区块链就是在各行各业再造信任协议,应该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伟大实践,而不是技术极客的小圈子,不是少数决策者可以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监管实验。用TCP/IP语言向大众讲互联网,用比特币和算法推广区块链观念困难重重,难点在于应用场景的设计和实践。

  创立于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博物馆连续举办了4次区块链论坛,并于2016年初创建了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主办区块链相关巡展。作为公益机构,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并不直接投资或操盘区块链应用设计,但是努力推动社会公众对于区块链的关注和研究,协调创业者与监管和传统企业的联结,用市场方式推动行业标准建立。我们努力推动区块链在防止金融欺诈、税务欺诈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关注股权和产权交易的安全实现,参与在金融普惠领域的国际合作。

  区块链正在超越比特币而成为社会各个领域创新者的观念和实践,在大数据时代再造信任体系,无论是技术层面上的协议还是应用和监管层面上场景再造,都是改造传统金融体系的重大创新。金融创新者在近百年来始终是弄潮儿,不断更新自己,也洗礼其他产业结构。我们期待中国金融创新者能在区块链前沿上为金融普惠和整个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独特贡献。(作者为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