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争夺战愈演愈烈,作为第一大股东同时又有国企身份的华润集团的行动,尤为引人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在昨日报道中援引国资委消息人士称,对于华润在万科控制权争夺战的行为,国资委有很大程度的保留意见。
与此同时,报道援引证监会一名消息人士称,作为万科的两个最大股东,华润和宝能如果非法一致行动,将受到惩罚以及限制股东权利。
华润走出沉默
今年3月8日,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被问及有关万科股权之争时表示,当时市场比较敏感,不能多说。但他认为万科是个好企业,华润集团会全力支持。作为万科原第一大股东,此前华润在万宝之争期间一直保持沉默,这是第一次发声支持。
3月13日晚间,万科公告称,3月12日,万科就拟议交易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拟采取以向地铁集团新发行股份为主,如有差额以现金补足的方式,收购地铁集团持有的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但是一周之后,华润集团股东代表却表示,万科与深圳地铁合作公告,没有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及决议通过,是万科管理层自己做的决定。傅育宁表示,支持万科健康发展,但万科做法不合适。
到了6月17日,万科深铁重组预案涉险通过董事会,华润投了反对票。第二日,华润集团再次发布正式公告称,华润集团三名派出董事对预案投了反对票,并质疑决议已获通过的合法性,对万科没有事前认真考虑董事意见就发布议案已获通过的公告表示强烈不满。
26日晚间,深交所向华润及宝能系分别下发关注函,要求双方各自说明,二者是否存在协议或其他安排等形式,以共同扩大所能支配的万科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事实,同时须对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说明是否互为一致行动人及其理由。
在本周一万科于深圳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上,五项议案中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两个议案遭宝能、华润一致否决,反对票比例高达68%,未获有效表决通过。
如何面对国企改革
《南华早报》援引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Liu Feifan称,华润过去一直在观察事件进展,从中寻找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解决方案,不过现在似乎想重新保留"最大股东的地位"。
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华润希望大到什么程度。上月底华尔街见闻提及,国资委正在酝酿以新加坡淡马锡模式为方向的国企改革,一至两年内,将组建或改建三到五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润可能位列第一批试点企业。
部分分析师也认为,华润可能会收购宝能所持有的万科股份,从而令持股比例达到40%。但是,对于一家国有企业来说,与民企直接争利显然会触及监管红线。《南华早报》援引香港一名匿名分析师称:
最终,华润是一家国企,宝能会不敢竞争,如果华润希望取得控制权,它会退到一边套现出局。
但是,如果越过了红线,中央政府也不会支持华润,不希望因为支持国企蚕食民营行业利润而让市场困惑。华润一直是被选中改革先锋,它的所作所为也带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和示范效应。
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早在今年3月就曾发出这种呼吁。他在当时公开发表的致傅育宁的信中称,如果是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华润对万科更无须志在必得。
当年几个亿的进入成本,现在是200多亿市值,回报已经很不错。华润又不注资注资产,也不可能并表,何必对第一大股东的名声那么在乎?
从宁高宁到宋林到你,华润的近三任董事长都可谓一时之选(宋林后来犯错是另一件事),但谁能保证每一任董事长都那么神志清明?你从留学回国就在深圳和香港这样高度市场化的地方工作,和王石、郁亮相熟,你们的语言也基本一致,趁着你在位的时候,还可以理智地处理华润与万科的关系;如果你高升或调任或退休(这是一定发生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就像马蔚华那样董事会让他干三年、结果三个月就被换的事也有可能发生),谁能保证你的继任者对万科还有深刻了解?作为央企大股东,说不定三天两头就要郁亮去汇报工作了吧。
在我看来,国企央企的主要工作,不是继续大面积扩张,而是要抓紧改革,有保有收,“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别的地方要收缩,不收缩就无法握紧拳头做该做的事。国企凭借事实存在的制度和政策优势在竞争性领域翩翩起舞,刚拍了一块地转手就倒给民营企业,赚取资金成本的差价,这种“挤出社会资本”的商业模式合理吗?不该改吗?松松手吧!
(全球资产配置?WEEX等你来一起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