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8日消息(记者 卢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至2015年的2.43%。而不良率持续攀升,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2016中国银行(601988)业发展论坛”上透露,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率达到2.15%。
“近三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于学军说,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由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到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到2.15%。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0.16个百分点。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产生的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是是经济持续下行,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也造成冲击和挤压,于学军分析表示。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平安银行(000001)行长邵平说,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正腹背受敌。
银行业的严冬来了,春天还有多远?“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L形的发展阶段,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是不现实的。银行需要认清这一规律,敬畏这一规律,回归到合理的增长目标。”邵平说,在新的长周期下,长期保持稳定的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即风险调整资本收益回报),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
RAROC代表了现代银行的审慎经营理念,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的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同时为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储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
邵平认为,前些年很多银行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现在到了风险调整的时候,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在困局中突围,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是银行经营的“术”。
面对严峻的经营压力,多位行长强调银行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交通银行(601328)董事长牛锡明表示,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银行之根本,银行不能自娱自乐,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产业的东部升级和西部转移都是机会,银行支持产业向西部转移,可以带动西部金融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业还需要大发展,投资的空间巨大。‘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转移也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个人金融领域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个人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非常的健康,不存在加杠杆的问题。随着中产阶层的形成,财富管理银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牛锡明说。
兴业银行(601166)行长陶以平表示,在经济L型增长格局下,银行转型的环境越发复杂,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也越发重要。
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坚定不移地鼓励差异化发展,在具体业务的监管和规范上,更加灵活,保持弹性;出台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央行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银监会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可以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二是坚定不移地鼓励创新,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创新容忍度,允许试点甚至“试错”,特别是综合金融的创新,比如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创新、融合式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