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百亿级的央企公司债,券商只赚到1000元左右的承销费。券商小伙伴哭诉,“这还不够我的差旅费呢!”
券商债券业务已然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债券承销价格战如火如荼进行,甚至不乏券商为了市场份额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倒贴”做项目亦不在少数。
价格战成为常态
以海通证券为例,该券商今年上半年的承销收入与总承销金额之比是0.3%,而去年该数据曾为0.6%~0.7%。
海通证券债券融资部相关人士表示,该数据下降至去年的一半,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环境,企业债和公司债的承销费率本身就在走下坡路,价格战持续开打,另一方面,海通证券之前金融债做得少,金融债的收费本身就低,现在基本上就在0.1%左右。今年,海通证券金融债项目做得比去年多,这是券商冲排名的好抓手。
更有甚者,华东地区某大型券商承销一个规模在100亿的央企公司债,该券商却只收取了千万分之一的承销费。换言之,承销该项目,券商只获得了1000元左右的承销费。
该券商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笔费用事实上连我们项目组为此项目的差旅费都没法覆盖。”
价格战中,大券商未能岿然不动,中小券商更是凌乱。
某排名前五的大型券商债券融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券商债券承销前十的排名榜单当中出现了鲜有耳闻的券商,甚至不乏2B评级的券商。
追踪其原因,不少中小型券商通过临时从其他券商挖角,进行低价销售来抢占份额。中小券商的决策条线相对比较直接,机制比较灵活,所以可通过这种打法迅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大型券商看重行业排名和口碑,项目也更多,所以,业内人士认为,一城一池方面,还是大券商更加豁得出去。
为获央企承销不惜低价切入
各类券商其实没有比较优势,大券商所谓的包销,也不可能去用自己的“钱包”包高风险的债。券商发债做材料的难度比IPO小,销售端投资人还是更多倾向于避险,把钱投给国企和好信用评级的债。
对于券商而言,意味着高信用评级的平台对券商品牌和业务行业排名将产生直接的贡献。
各家券商为了获得央企的债券承销资格不惜代价,低价切入,尤其是排名前十大券商均激励内部项目团队在行业内抢占阵地。
目前,在北京,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大券商都已针对60多家央企形成了价格联盟。对央企的企业债、公司债的承销费收费在1000元、10000元不等,甚至还有不收费的情况发生。
谈及价格战的原因,广发证券债券融资部相关人士称,“价格战不仅是券商内部的行业竞争和角逐,其实也与发行人招投标规则设定有关。”
据了解,现在多数城投公司都要进行招投标,这其中极少部分是关系好内定的,会设置一个承销报价下限,但是,大部分是既要靠关系又要拼价格,例如10亿以上的企业债要想中标,券商至少要报到0.3%费率。
债券价格联盟已经十分明晰,不过,亦有趋势显示,发行人开始逐渐重视承销费和券商优质服务的匹配。因为,确有不少券商虽然价格战下来费用很低,但是,相应服务质量亦偏低,甚至为了节省差旅时间和费用,远程进行写材料和做底稿。
为排名和长远合作,大券商宁愿“倒贴”
承销费价格战如火如荼之际,如果偶有项目的承销费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会有两种情况:其一,发债的公司处于内陆偏远地区,资讯不发达;其二,发行人资质一般,债比较难卖,谈对赌协议。
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承销费甚至无法消化相关项目组的差旅费用。因此,不少大券商一方面为了提高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二来保持公司在相关业务的行业排名和市场份额,因而甚至不惜代价“倒贴”做项目。
上海某大型券商债券融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来讲,倒贴的都是大券商,着重的是排名或者长远的合作。此外,就是在内部进行激励机制,鼓励项目组承揽承做,树立公司的行业品牌。
“政府依然希望保持承销费价格低位,券商只能通过内部补贴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承销费只是一部分,后期收入即长期合作才是券商所重视的。”前述人士称。
华南某券商债券融资部负责人补充表示,低价拉进,券商后续还有其他相关服务可获得收入,例如,可续期、ABS等后端服务,为了更大的获益,所以券商自己“倒贴”也是值得的。
据小编了解,目前券商内部补贴和激励,一个债券承销项目差不多500万至600万的奖励,上千万的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