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挂牌的准入门槛的调整预期正在升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管理层正在对新三板的挂牌准入标准进行评估修订,日前曾就新三板挂牌准入标准的多项要素,向部分主办券商进行意见调研,相关意见的反馈,也可能成为挂牌准入条件修订的参考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管理层试图对部分券商目前的挂牌、做市项目遴选标准及细节进行了解,同时调研掌握现行挂牌条件中可能存在的不清晰问题及操作障碍;此外,部分主办券商提出的有关完善挂牌准入条件的建议也有可能被考量。
多位接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人士认为,在去年挂牌企业数量增多后,管理层和主办券商有意识的抬升企业的挂牌门槛已是大势所趋;而未来,新三板市场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将强化对公司质量的重视程度。多项要素或被关注
在管理层评估调研挂牌准入要素时,部分主办券商采取的标准成为被关注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管理层在调研中较为关注主办券商对推荐挂牌项目的遴选标准,具体包括在资产质量、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财会数据方面,有无具体的筛选标准、底线标准和其他综合性标准。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券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挂牌准入标准,且标准通常高于股转系统的底线监管。
“我们的挂牌标准一直比官方的要求标准更高。”招商证券一位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
“其实多数券商都有自己的挂牌标准,可能一些更加激进的小券商为了招揽项目,会把一些小规模或者问题比较多的企业也放上来。”中信证券一位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因为从今年开始,新三板公司的挂牌节奏已经没有像去年那么快了,所以预计挂牌标准提高也是行业预期内的事情,各家也在有针对性自提‘标准’。”
与此同时,主办券商如何将上述财会标准应用于做市业务环节,也被管理层关注。“挂牌和做市两个业务的具体标准如果有,监管方面都希望券商能够进行详细的说明。”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新三板人士表示。
此外,主办券商是否已推荐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无营业收入或仅有偶发营收的公司挂牌,或成为被重点关注的事项。
“对于无营收或报告期连续亏损的公司,推荐挂牌的理由就需要来进一步说明了。”前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称,“未来存在这一类情况的公司,可能很难上了。”
事实上,坊间早前有传闻称,股转系统已在内部提高了挂牌标准;而上述信息或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亦可能成为管理层对挂牌标准的参考点。
不过目前即便是中小券商,在承接连续亏损及无营业收入的挂牌项目时,也尤为谨慎。
“目前券商也会看企业在收入方面的情况,除非是比较知名或者估值逻辑比较清晰的公司,如果是报告期内亏损的,或者没有明显营收的,通常不会被考虑。”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陈义(化名)称。新版挂牌标准待出
在公司的基本面层面,现行挂牌条件中的“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或被再次重视。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9日,“持续经营能力”的标准就已被股转系统的《关于挂牌条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答(一)》进行过细化,其中公司存在未能在会计期间形成持续运营记录、报告期连续亏损且业务发展受到政策限制、报告期末净资产为负数等四类情况将被认定为“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之前的标准已被细化过一次了,不过大多数出现这类问题的企业本身也很少被券商看上,如果这个细化后的门槛操作意义有限,那么就有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陈义表示。
在财务标准或待提高的同时,有关企业定位的问题亦将被关注。例如,《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下称49号文)关于确定股转系统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定位,有可能被纳入考量范围。
“49号文规定的‘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性质的判断情况,可能也会被纳入考量。”前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比如券商是否将其作为筛选标准,具体执行中如何判断,同时已推荐挂牌和在审项目中是否符合三种类型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至今的新三板公司数量急速扩张及分层机制的落地,或成为了有必要强化市场监管的重要原因。
“一个正常的市场分两端,一端是标的,另一端是投资者,目前新三板的标的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数量上获得了较大的增长,但投资者及流动性培育的缺失仍是市场的首要矛盾。”北京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认为,“但在制度红利到来前,强化新三板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强监管显然具有必要性。”
而在未来挂牌标准的修订路径上,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存在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