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许成钢:国企改革方向应最终变成民企 减税是核心问题

  金融界网站讯 国企改革历经近一年的停滞状态后,近日明显呈现加速迹象。宝钢、武钢等四组央企公布整合,国旅并入港中旅,中粮正式公布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方案,截至7月15日,有50多家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长期以来,国企改革的方向一直是多方分歧重点。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对此,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许成钢在接受金融界网站专访时表示,国企改革的方向应该最终变成民企。“国企越变越大会给它将来变成民企制造更大的困难,所以叫不叫“改革”不重要,重要的是做法到底是不是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整体。”

  他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国有制本身,任何在国有制下的重组、改变组织方式、结构等都不可能见效。“中国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没有显然的效果,只是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的组织方式、操作方式,给它放权,但是没有从基本上解决问题。”

  此外,他认为债务问题和国企改革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是国有制的,中国的金融基本都是国有制统治的。真正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是努力让经济提高效率。当整个经济的效率提高的时候,高速的发展能够稀释已经积累的坏债。”但是,他同时指出中国的坏债问题不致命,因为增长速度够快。

  最后,许成钢认为,决定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决定性原因是内需不足,这个问题不解决,增速没有可能恢复。“为什么内需不足?是因为全体中国国民的个人总收入占GDP比例过低,怎么解决?减税是核心问题。”许成钢说。

  以下是访谈实录:

  金融界:现在国企改革推进困难,之前似乎停顿了很久。但是就在7月11日,中国国旅整体并入了中国港中旅集团,意味着国企改又推上了议程,最近也是国企改革文件密集的出台期,您怎么看国企改革之后的推进,您有什么样好的建议吗?

  许成钢:首先我作为学者,关心的是当用“改革”这个词的时候,它的含义是什么。所以我们并不看用词是叫做“改革”还是叫做什么,我关心的是,发生问题的实质性质是什么,这是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讨论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全世界的国有企业改革,无论是市场经济的,还是非市场经济的,从70年代以来,已经有几十年国际间的经验和教训,也有中国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伴随着巨大量的经验和教训,经济学理论也都有相当清楚的讨论,那么我把没有争议的结论说出来,即只要不从基本上改变国有制本身,任何在国有制下通过重组,通过改变组织方式、结构等不可能见效,我可以展开讲很多,那我现在讲出来的就是结论。这个结论不是观点,这个结论是巨大量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基于巨大量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大量理论研究的结果,这不是一个人的观点。

  那么,回到中国的国企改革问题,实际上从最早中国的改革刚一开始,就面对着这个严重的障碍,就是不允许改变国有制的制度本身。在这个限制下,就导致了中国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国企改革没有显然的效果。这里要很小心,我说没有显然的效果,意思是说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是有一些效果,就是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的组织方式、操作方式,给它放权等,但是没有可能从基本上解决问题。9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非常具体的是朱镕基总理,最早他还是副总理,后来变成了总理,实际上他在主持。

  第一,他吸取了中国一直不能触动国有制这个障碍的教训,他发现这个障碍使我们的国企改革没有办法进步;第二,他吸收国际间的经验和教训,大量的国际经验和教训是很清楚的。因此从90年代中后期,就开放了国企改革的新路子,开放了新的路子以后,到了世纪之交,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有一个大的转变。之所以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有了相当长一段非常高速的发展,实际上是这段时间国企改革奠定的基础。而这个国企改革的核心,一定不是国企改革本身。中国之所以在90年代末,国企改革有了大的成就,第一重要的不是国企改革自己,而是民企的发展,民企非常快速度地持续十几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快速膨胀,让民企占了中国GDP的主体,让国企收缩。国企改革里核心的一个部分,就是让国企变成民企,一部分当时讲的叫“抓大放小”,放小说的就是让这一部分的中小国企变成民企,这就是奠定了中国的发展的基础。

  但是很不幸的是,抓大的那一部分走的路子是不正确的,就是原本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它一定应该是,除了极其个别的非竞争性行业之外,所有的竞争性行业企业都应该让它变成民企,这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里的问题,解决的问题绝对不是仅仅解决国企的问题,应该关心的是整个经济的问题,国企的发展不能以消耗国民经济为代价,一定关心的是整个的国民经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改进整个中国经济的效益。那么如何改进整个中国经济的效益?我们已经知道的所有经验、教训和理论的结论都是清楚的,就是绝大部分的国企,它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最终变成民企。所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名义上叫做改革,实际上这个企业越变越大,就是国企越变越大,那么就给它将来变成民企制造了更大的困难,所以它叫不叫“改革”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做法到底是不是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整体。

  金融界:您很明确的观点就是要把国企变成民企。债务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特别严重的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其实不是说它有多庞大,而是恶化速度非常快。因为中国债的主体是银行,所以很多人都担心银行坏账率非常高,会影响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安全,您怎么看中国债务问题的走向?

  许成钢:实际上这个问题和国企改革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中国的债务问题,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是谁的债?如果讲到银行,我们看一下是什么所有制的银行,那么就很清楚。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是国有制的,中国的金融基本都是国有制统治的。中国的金融主体是银行银行的绝大部分是国有,那么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大部分上市企业也是国有企业,所以金融基本上是国有制的。我们刚才已经讲到这个概念,叫软预算约束,就是在国有的金融体制下,软预算约束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那么软预算约束的问题核心在哪里?核心就在于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不会破产。那么资不抵债的企业不会破产,它用什么办法生存呢?就是靠不断用其他的方式借钱给它。最后,当经济里有巨大量的这些国有资产,大量资不抵债的资产靠借贷生存,当然坏债不断积累,而且积累的速度非常非常快,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新问题。我们前面讲到的90年代的国企改革,当时下这么重大的决心抓大放小,如此深刻地去改革,去碰国有企业,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欠的债还不了,就是因为国家的经济已经面对了很严重的困难,尤其是金融上从债的角度来说。

  那么靠抓大放小,把国企变成了民企,靠这些手段把效果提高,当时也用到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把坏账隔离出来放到另外一个机构,但是实际上那个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努力让经济提高效率,当经济的整个效率提高的时候,高速的发展就能够把已经积累的坏债稀释了。所以,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的时候,讨论中国的坏债问题,当时面对很大的危险,很多人担心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垮了。当时很有名的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写一本书预言,说中国现在根本是坐在火山口上,这个火山任何时候爆发,中国经济就完蛋了,整个中国的金融已经在技术上资不抵债了,技术上资不抵债就是完全是人为的方式在维持,所以任何时候都可以垮掉。当时讨论的时候,刘遵义教授就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中国的坏债问题像老男人的前列腺癌,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熟悉医学上的事,医学界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说老男人的前列腺癌基本上不致命,这个人是带着癌死,而不是癌致死,因为80%的男人都有前列腺癌,但是死于前列腺癌的比例很小。他说中国的坏债问题不致命,原因是什么?他说是因为增长速度快。

  回到前面你讲的这些问题全部连在一起,增长速度快的时候,债的问题不要紧的,如果你的效率高,如果你增长速度快,可以稀释它,但是如果软预算约束很严重,增长速度又掉下来了,稀释的手段没有了,而且,你还在加强国有企业,加强国有企业就是在加强软预算约束的问题,所以最终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出问题,如果你的速度出了问题,就会出问题。所以速度对于稳定性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速度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

  金融界:但是,现在看中国的经济其实特别疲弱,整个全球都是。对中国来说,您觉得增长速度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切入?

  许成钢:从基本面上讨论,决定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决定性原因是内需不足,这个问题不解决,增速恢复起来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内需不足问题。为什么内需不足?是因为全体中国国民的个人总收入占GDP比例过低,就这么简单,所以怎么解决?减税是核心问题。中国之所以个人的总收入占GDP比例这么低,原因是各种名目的税收拿走太多了,所以减税是一切的核心问题,这个不提到日程上来,不做这个方面的改革,内需不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意见参考。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名家专栏,邮箱地址:zhuanlan@jrj.com.cn,咨询电话:010-83363000-3475。期待您的加入!)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