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主席贲圣林: 互联网金融隐形门槛非常高

“实际上,目前对金融创新还没有一个合适、统一的定义。我觉得金融创新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7月16日下午,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主席、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创新金融主题论坛”上表示。

贲圣林认为,这三个创新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比如比特币,既是产品创新,也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比如信用卡第三方支付,既是产品创新,也是技术创新。

贲圣林还分享了他对金融创新三个问题的看法,即为什么创新,创新什么,为谁和谁来创新。

为什么创新?金融创新要勿忘初心,应为实体经济的健康需求服务。很多所谓的产品创新,曾经让机构赚了点钱,但对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对于实体经济的真正需求、整个社会的福祉、财富的创造效果都是不直接、不明显的。因此,金融从业者,包括会计师、律师等,都要反思一下,我们创新的本心是什么。

“现在国内讲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我们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最缺股权类产品。”贲圣林认为,只有股权类产品才算是风险和收益相对平衡的,但是这类产品供给和创新都非常不足。

在贲圣林看来,辨别好的创新,也有三个基本维度。一是有没有创造社会财富;二是有没有满足投资者真实、健康的需求;三是否基于效率的提升,效率的背后往往是技术的驱动。

总而言之,创新的重点应该是基础设施效率的提升,需要分清政府、企业、个人以及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之间的责任主体,创新的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客户的实际需求。

至于“谁来创新”的问题,贲圣林强调,需要明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谁,然后各司其职。

具体来说,带有公共性的产品,比如建设金融基础设施,需要由政府来做;比如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行业文化,也应以政府为主,企业积极参与。在宏观监管体系中,也要注意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则更多由金融机构和企业来主导。

互联网金融目前在中国特别火,也存在一些理论的争议。第一种说法是中国的金融供给不足,民众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第二种说法是监管套利论,第三种说法是效率提升论,此外还有不少说法。

贲圣林认为,应该将多个理论结合起来解释,认清互联网金融的三点特性。

第一,专业性非常强,隐形的门槛非常高。即便是相对低门槛的P2P网贷,依据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对全国3442家P2P平台的分析,从高管资质、股东背景、学历等因素来看,具有金融、技术从业背景的、高学历的高管团队,相对来说可信度更高。

第二,外在性非常强,也可以说是社会性,即普惠性、大众性,大众参与度非常高。正因为广泛存在,其潜在的危害性需要得到关注。互联网金融潜在的危害性也可能比较高。

第三,持续性发展非常难。

基于此,贲圣林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净化外部环境;二是构建行业规则;三是建立市场秩序,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贲圣林最后称,金融是中性的,创新是中性的,技术也是中性的,我们需要处理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创新的责任主体和目的,保持初心。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