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发展面临新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他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比较研究》课题项目。刘士林认为,《纲要》在总体上可以说是一个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作为评判标准和发展目标的“文化型城市群”规划,在城市群的协同上,则要考虑真正使城市群成为“命运共同体”。
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协同各省市,编制两份关于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清单,一份是符合《纲要》要求的鼓励发展举措清单,另一份是对产业准入进行严格约束和管控的负面清单。
要纠正城市群建设中的“山头主义”
《21世纪》:《纲要》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城市群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士林:关于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传统的主要以经济、交通和人口作为测评指标的“经济型城市群”,二是新出现的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文化型城市群”。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说主要走的是“经济型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模式。而今年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上可以说是一个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作为评判标准和发展目标的“文化型城市群”规划。
这不仅是发展理念的巨大进步,也是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其中的原因在于长江流域的人口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开发程度也相对较高,不可能再承受更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同时,基于流域发展形成的城市系统重在强调不同城市群之间的连接或互补,而不是单个城市群的聚集功能,将污染程度较高、生态毁坏性较大的产业和企业排除在外,在流域系统中进行协同发展而不是盲目转移或被动承接,可以实现整个流域的生态发展。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目前的现状,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这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战略思路可能要进行哪些调整?
刘士林:这三大城市群尽管发展各异,但因长江经济带战略,城市群必然要发展成一个经济合作密切、人口流动密集和文化联系频繁的巨型“城市廊道”。
其中,长三角的发展目标探索多年,定位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在战略层级上最高。而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是由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组合而成,目前最需要的是理顺内部的关系和完成秩序的构建,这个过程的推进不会一帆风顺,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具有实质意义、为各板块认可并实施的战略定位。
与上面两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包袱重、经济水平低。另外“成”和“渝”这两大中心城市的协作也不是很顺畅。
三大城市群以前规划的一个问题是视野不够开阔,主要局限在长江其中一段,就必然导致画地为牢,甚至是“以邻为壑”,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是要纠正这种城市群建设中的“山头主义”。
另外城市群的战略主题也发生重大变革。以往的规划主要是经济规划,不大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怎么统一,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怎么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共享发展怎么协同等问题。或者只说不做,这是不符合规划的。
因此,目前三大城市群在战略思路上都面临着重大变革,这个变革是深层次和根本性的,将对各城市群及城市群的各方面都带来巨大和剧烈的影响,要依据城市群本身特点和新的战略定位深入研究。
《21世纪》:三大跨区域城市群进一步联动发展,在体制机制方面还需要解决哪些障碍?
刘士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去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和机制方面,主要要有统一政令、考核与管理,在“去产能”过剩、开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允许有任何例外和另搞一套。这样可以明确一致的政策、标准统一的考核问责等,确保长江经济带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来建设。二是还要有提倡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必须要更多地考虑建立“文化和价值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和引导大家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完善产业布局需要“两份清单”
《21世纪》:在城市群战略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三大跨区域城市群应该如何使产业布局更为合理,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
刘士林: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三个城市群现在处在不同的阶段,成渝城市群是布局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是要素流动阶段,长三角是制度联动阶段。
长三角的人口承载力已经达到饱和,但是中游和成渝承载力还是优良,产业可以疏散过去,这是大家基本达成的共识。关键是要围绕这些共识,通过制度机制的外部约束和文化价值的内在驱动,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布局中去。
对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协同各省市,编制两份关于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清单,一份是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清单,主要是用各种举措鼓励发展,另一份是负面清单,要进行严格约束和管控。这样就比较好协调和监督了。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主要设想是把城市群总体定位与产业布局密切联系起来。一是在总体定位上,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应作为产业布局的主要框架。二是主要产业层面,我认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创新和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以及钢铁产业集群,而成渝城市群主要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以及商贸物流等。关键还是要在长江经济带的框架下出台一些约束机制,使这些设想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