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在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示,交行已认购150亿股政企合作基金公司。这是第一个有关该基金具体认购情况的公开信息。
财政部去年9月设立了1800亿元规模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对应运营的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即“政企合作基金公司”)也于今年3月注册成立。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政企合作基金公司共有11个股东,主要来自大型金融集团,分别是: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建信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此外,牛锡明还透露,交行还将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合作,在环保工程和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探索。
尽管PPP大热,金融机构也是各地政府的重点营销对象,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资金期限偏好一般较短,风险容忍较低,由此目前还有一大块政府服务和产品需求无法得到资金的满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本次论坛的主要省级PPP推介项目资料发现,目前主要的项目回报机制有: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
实际上,更多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或相关政府项目基金的,其主要退出模式为政府回购,即一个“明股实债”的形式。无论是银行自营资金,还是理财资金,以优先级形式参与,获取类固定收益,由地方政府提供隐形担保。
有股份行资金运营中心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PPP立法的推进,PPP项目将更加透明化,一定程度也会“挤出”资管资金。“其实社会资本真的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为什么是很多银行的资金在涌入,还是说给投资人一个刚兑的印象,但是以股权的形式参与PPP,就是要承担相应的风险。PPP不能沦为政府融资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