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 区块链的低成本信用创造机制解析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制度的产生源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其通过对符合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认可与鼓励,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惩戒,引导人们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同时,制度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状况,依托科技进步成果,做出积极地调试,以便在提供信息、引导行为、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创造激励机制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契约制度缺失信用机制,导致交易的信任成本高昂。交易主体难以摆脱“有限理性”的局限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双方在签约时受对方诚信度、意愿表达准确性、对违约成本的权衡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签约过程中需要反复博弈,在契约达成后,执行的过程与结果也深受契约本身存在的逻辑问题、交易主体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的影响,产生难以规避的操作风险和违约风险。违约责任的设置对交易主体的约束力远没有预期的大,其作为事后救济的力量也难免造成其它社会资源的消耗。而区块链的低成本信用创造机制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表现卓越。

  区块链基于数学原理解决交易过程的所有权确认问题。

  区块链最大的颠覆性在于信用的创造机制。区块链技术基于数学(非对称加密算法)原理进行了信用创造机制的重构,通过算法为人们创造信用,从而达成共识背书。参与者之间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也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的担保或保证,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区块链自身的技术特点保障了系统对价值交换活动的记录、传输、存储的结果都是可信的。区块链记录的信息一旦生成将永久记录,无法篡改,除非能拥有全网络总算力的51%以上才有可能修改最新生成的一个区块记录。这样的体系可以让人们在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这超越了传统和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制度约束来建立信任,即你可以不信任交易对手、但必须信任最终实现结果的信用方式。

  在区块链系统内,价值转移过程的信任机制主要通过“非对称密钥对”完成两项任务实现的,即:“证明你是谁”和“证明你对即将要做的事情已经获得必须的授权”。密钥对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对信息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后,只有用另一个密钥才能解开;其中一个密钥公开后,根据公开的密钥也无法测算出另一个,其中这个公开的密钥称为公钥,不公开的密钥称为私钥。

  公钥是公开全网可见的,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公钥来加密一段信息,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私钥是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被加密过的信息只有拥有相应私钥的人才能够解密,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私钥对信息签名,公钥验证签名,通过公钥签名验证的信息确认为私钥持有人转移出价值;公钥对交易信息加密,私钥对交易信息解密,私钥持有人解密后,可以使用收到转移的价值。

  区块链基于技术优势解决交易过程的安全信任问题。

  正如我们反复提及和看到的,区块链系统有一些显著的技术优势,通过将负责安全管理的控制从监管层面或者第三方组织机构转移到基础架构层面,使整个系统变得安全可靠。虽然这些优势会因具体区块链的设计而不同,但高容错性、透明性、不可篡改性是其相对稳定的特点,它们解决了各方对基于区块链完成交易的安全信任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高容错性保证了交易环境的安全性。区块链在分散的网络上运行,而不受中央服务器故障、恶意网络攻击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在区块链内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数百或数千节点中访问,任何特定节点的故障不会危及整个区块链的事务处理能力。例如,比特币就成功运行在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节点上,在诞生至今的7年里,比特币经历了区块链分叉、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最大交易所欺诈丑闻等一系列波折,但这个系统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抗攻击性。

  区块链技术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保证了交易记录的安全性。任何数据的更新都会被同步至整个区块链上,区块链网络上的节点存在多个完全相同的分布式账本,网络中的成员能够迅速识别对账本中某一部分的修改。当新数据写入区块后,新生成的区块通过共识机制按时间顺序加入区块链,这样的流程不可逆转,并且账本上的任何变动都是可追溯的,任何试图篡改信息的人将付出巨大的成本甚至得不偿失,各方都对账本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拥有绝对信心。

  区块链技术通过密钥控制和有权限的使用保证了交易过程的隐私性。基于节点的分布式控制特点,通过将私密性和匿名性嵌入到用户自己控制的隐私权限设计中,向授权方共享基本信息,但不会向全网泄露个人身份,可以实现对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等一些私人且机密信息的保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隐私保护技术标准,并要求通过软件代码运行自动实现隐私保护。与现有的数据存储模式相比,分布式账本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尤其是在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中作用更为凸显。

  作为一家基于B2B交易和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技术提供商Skuchain,正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数据追踪技术解决假货问题。以前许多机构通过纸质文件来证明产品来源,但是却没有方法证明这些纸质文件是否被伪造。如果产品的供应链在区块链系统上运行,通过智能芯片或者二维码等防伪技术自动跟踪监测产品的产地、运输路径以及交易信息,形成了一套不可伪造的真实记录,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而有效地解决品牌信任问题。

  区块链基于智能合约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执行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不依赖第三方自动执行双方协议承诺的条款,具有预先设定后的不变性和加密安全性,从规避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参与方的信任问题。智能合约在现实生活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自动售货机,基于预先设计的合同承载,任何人都可以用硬币与供应商交流。通过向机器内投入指定面额的货币,选择购买的商品和数量,自动完成交易。自动售货机密码箱等安全机制,可以防止恶意攻击者存放假钞,保证自动售货机的安全运行。

  在区块链上嵌入智能合约,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和执行问题。假设承租人想在出差的城市租用汽车,承租人和汽车租赁公司很容易起草一个相关的智能合约,这份合约包含两个功能:一、将承租人的租赁费以某种加密货币的形式转出并将其冻结在合约中,并向汽车租赁公司提醒租赁费已经转出;二、将汽车数字钥匙从汽车租赁公司转出并同样冻结在合约中。如果汽车租赁公司提前将数字钥匙转出,在租赁时间生效之前,它将和租赁费一并冻结在合约中;如果到期承租人没有收到数字钥匙,租赁费将及时退还承租人。一旦发起了智能合约,协议将通过代码自动执行,如果汽车租赁公司提供了钥匙,它一定会得到支付;如果承租人转出了费用,他也一定会得到汽车数字钥匙或者退款。承租人和汽车租赁公司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违约风险通过双方达成的智能合约得以规避。

  日趋完善的智能合约将根据交易对象的特点和属性产生更加自动化的协议。人工智能的进一步研究将允许了解越来越复杂的逻辑,针对不同的合同实施不同的行为。更加成熟的数据处理系统能够主动提醒起草人合约在逻辑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扩大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更好地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任风险。

  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实际上是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的产物。过去社会的有效运行主要靠制度建立规则,进而形成信任来规范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运用基于共识的数学方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创造。通过非对称密钥对解决所有权信任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保证价值转移过程的安全信任,通过智能合约解决信任执行问题,最终实现了“无需信任的信任”。

  • 用户注册

    扫码注册或下载尊嘉金融App注册
  • 极速开户

    2分钟填写开户信息,即时开户成功
  • 0佣交易

    随时随地开启港美A股0佣金交易

1个账户、1笔资金
0佣金买卖港股、美股、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