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并且仍将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在开放和改革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专家表示,中国要利用外国技术并且发挥产业链完整等优势,不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要跳得比巨人高。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吸收外资总体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1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80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9.7%。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郝红梅分析称,当前我国投资环境总体良好,下一步应继续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作出努力,如提升透明度、解除不必要的行业保护等,以吸收更多优质的、有竞争力的外资。
另外,专家还指出,未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为国际合作创造新的空间。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应着力补齐高技术与服务业方面的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处理好研发与引进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朝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
投资环境持续优化
在1~7月的外资数据中,服务业数据十分亮眼,实际使用外资34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在全国总量中占比高达70.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0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2%。并且,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都出现了较大增长。
白明指出,服务业对外资增长的贡献很大,这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关。去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50.5%,首次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继续增长,这体现出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转向服务业大国,对优化外资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白明表示,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中国本身就是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增长是高上加高,所以数据中体现的涨幅较小。但是在整个服务业增长、制造业萎缩的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还是出现增长,这是十分可喜的。
另外,我国在投资法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步。据商务部去年年初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显示,《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三法修订将以“三法合一”为基本方向进入新阶段;同时,从2015年底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8年起正式推向全国。“外资三法合一,引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是最主要的法治进步,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外商投资体制,增强外商投资的可预见性,提振投资者信心。”白明表示,当前对于外资的限制准入类、禁止类规定越来越少,即使当前整个国家没有完全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但实际上对外资的限制已经大大减少,这将为负面清单制度的全面推开创造条件。“出台负面清单只是一个形势,减少限制扩大对外开放才是实质。”
“跳得比巨人高”
为了配合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郝红梅表示,这将为制造业吸引高质量的外商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讲,中国总体的投资和需求的增长空间十分广阔。“高技术既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白明强调,过去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不仅收益低,地位也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挑战,所以未来必须由制造大国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这就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高技术企业来实现,我国1~7月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出现双增长就是很好的现象。
白明指出,未来要理顺研发与引进的关系。自主研发无疑需要重点突破,但是要坚持研发不拒绝引进、不拒绝合作。要在引进外资、让这些外资在中国获得机会的同时,学会利用其优质要素来缩短技术追赶的路径。“像我们的家电、高铁等行业都是很好的例子。”白明说道,“我们要利用外国技术并且发挥自身规模经济、产业链完整等优势,不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要跳得比巨人高。”
另外,两位专家同时指出,对外资增速的波动,甚至是负增长都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各国经济增速都在放缓,国际政治变化、地区冲突以及全球化引起的不可控因素对国际投资的影响也很大。”郝红梅表示,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国内外形势、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等因素来看,没有必要过度关注增长数字,应该关注如何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投资环境优化了,优质的外资、有竞争力的外资自然就会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