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点】
支付、理财和贷款领域是国内外互联网金融投资主流焦点
未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作为底层核心支持的支付业务、作为资金来源的理财平台、作为资产端来源的贷款公司,是市场投资的主流焦点所在;
国内消费金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
国内的消费金融行业在国内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杠杆偏低的背景下具备巨大的万亿级别的发展空间,未来消费群体与观念转变、政府鼓励以及征信体系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推动消费金融迅猛发展;
金融科技及其应用市场广大
“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融合作为一股新兴的革命性力量,与金融相关的高科技类投资也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新一代无线宽带技术、定位技术、云技术等投资领域蓄势待发。
2016年上半年回顾
互联网金融行业经历了一轮3年左右的野蛮生长后,价值正在回归。进入到 2016 年之后,整个行业开始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余额宝、兼顾资产端和资金端的 P2P 等平台类模式正在减少,靠着拼渠道、流量和高收益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规范化、精细化、差异化、技术化的运营和创新是互联网金融目前这个阶段的主题。
2016年“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不仅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也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前两次不同,这次关注重点已由“促进”转变为“规范”,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规范元年”。此外,一度被强调的”互联网化的金融”理念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对金融本质的重新关注,以及金融与技术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1
野蛮生长到监管收紧,2016年上半年共出台政策18项
从政策监管来看,2015年下半年央行、银监会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重磅文件后,今年上半年政策出台的步伐更加密集。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性及地方性的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政策共出台18项。
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也让网贷行业从业者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进入2016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表现得更加冷静,并出现清盘退出、跨界转型、深入细分领域等方向的转变,行业不再像之前一样处在风口浪尖。
2016年上半年,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政策如下,
来源:钜派研究院
同时多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合计共7项,政策如下,
表2-2: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地方性政策
来源:钜派研究院
2016年之前的监管政策多是粗放型、框架型,而2016年开始传达出的监管政策则更加细分、更加具体、更加严格,涉及很多实际操作的规则。
2
“伪互联网金融”拖累整个行业
受频频发生的“p2p跑路”事件拖累,“互联网金融”在市场上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其实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它已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设施之一,客观上促进了金融体制的改革。但对于类似e租宝这样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非法集资行为,并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这些所谓p2p平台只是民间融资换了一个外壳,其商业模式、行为及技术特征与互联网金融基本关系不大,以这种平台的问题来衡量互联网金融是偏颇的,谈“P2P”色变的印象需要被改写。
3
P2P网贷行业平台数量呈现了阶梯下降的走势
2016年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的第一年。P2P网贷行业也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经历了前两年平台大幅度增长的过程后,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平台数量呈现了阶梯下降的走势,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2595家,而截至2016年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半年时间减少了共246家。预计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仍然将进一步下降。
2016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数量占停业及问题平台的比例不断出现下降,2015年底该项数值约为60.38%,2016年6月已经下降至44.68%,这也意味着良性退出的平台数量占比明显的上升。2016年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业、转型)的共有247家,恶性退出(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共有268家。
市场对于监管趋严的反应也很明显—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如首付贷、股票配资等被叫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
图2-1:2016年上半年各月运营平台数量
来源:网贷之家,钜派研究院
同时,各路资本2016年抓紧对于P2P网贷行业的布局。截至2016年6月,历史累计获得风投的平台数量已经达到88家、国资系平台数量达到了90家、上市公司系背景的平台数量达到了82家,银行系背景平台数量为16家。
图2-2:2016年上半年各背景网贷平台数量
来源:网贷之家,钜派研究院
截至2016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达到了22075.06亿元,上半年累计成交量为8422.85亿元。按目前的增长态势,2016年全年的网贷行业成交量或将突破2万亿元,而2016年下半年将实现第三个1万亿元。
图2-3: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量走势
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11.31%,相比2015年全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下降了198个基点(1个基点=0.01%)。从上半年的走势看,上半年前6个月呈现单边下跌的态势。随着国家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诸如银行理财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不断下降,更多客户涌入P2P网贷行业,而他们的去向大多是知名的大平台,由于大平台的投资收益率相比行业的综合收益率要低,这样也引起了行业综合收益率不断下滑。
图2-4:2016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走势
来源:网贷之家,钜派研究院
4
消费金融大行其道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儿”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也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因此,消费金融也成为了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2015年,微众银行、京东、阿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各类机构均高调进入消费金融领域。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信贷发达的美国市场,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消费需求为基础,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是一个数十万亿级的足够大的市场。
消费金融刚刚兴起时,资金端对接的多为 P2P 平台的投资人资金,但随着部分消费金融平台资产规模的扩大,P2P 资金的高成本就成了障碍。反观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他们坐拥大量低成本资金,并且也想要寻找更多低风险的零售渠道来扩大业务规模。2016年上半年,京东、分期乐等平台纷纷成功发行 ABS(信贷资产证券化),场内资金的涌入也将逐渐成为常态。消费金融在资金端也同样在做出创新,而低成本、规模化的资金未来将会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的壁垒。
5
互联网保险与消费呈现共生效应
截止到2016年3月,被互联网保险服务的用户已经超过3.3亿,同比增长42.5%,互联网保民人数已经是股民人数的3倍,基民的1.5倍。在互联网平台上,保险与消费正展现出一种互相促进的”共生效应”。一方面,保险切入消费场景,提升互联网消费活力,用户需求敢于进一步释放,另一方面,蓬勃生长的互联网消费又反过来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带来增量,将大量互联网消费用户培养成了新保民。
在消费金融时代,金融与消费的联系正在变得更为紧密,许多互联网场景中的创新保险,对互联网消费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保险促进网络消费,反过来,蓬勃生长的互联网消费也在激发更多的保险需求。网络消费中正在快速增长的领域也有望成为互联网保险的新高地。
6
多元力量介入,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规范化和细分化发展,以及整个行业和市场洗牌的推进,参与方在资源引进方面也持续发力。
比如在引进股东方面,2015年7月,蚂 蚁金服宣布完成A轮融资,规模达120亿元,此轮融资由全国社保基金领衔,国开金融、4家保险公司、春华资本和上海金浦产业基金共计8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蚂 蚁金服股东。2016年伊始,包括瑞钱宝在内的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陆续引入国资背景的股东,股东高端化与多元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2016年来看,一方面,互联网系主力军持续加码,除BAT外,京东、小米等公司动作频频,重度涉足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创新转型,自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或牵手互联网巨头,部分实业企业也以供应链金融模式参与互联网金融。此外,金融云、第三方评级、金融社交等细分领域也开始涌现出“独角兽”公司。
7
互联网金融技术先行
“互联网金融”正在被 Fintech(金融科技,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代替,金融行业正在重新回归到技术信仰的时代。所以,能够在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做出创新的公司将成为关键的行业变量。Fintech是2015年最吸金的领域,VC融资总额过85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如健康、商务智能等。而在美国,不仅仅各种像Lending Club、Square、Venmo这样的Fintech创业公司纷纷涌现,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富达在内的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也都在积极向数据科技为核心的目标转型。
现阶段,再去做一个能够成为大流量入口的支付工具已经非常难。而支付的下一次变革同样将由技术来驱动,这个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撤销、可溯源的特征,它的应用将大大改变现有的金融系统。具体到支付领域,区块链将降低交易的复杂性,用户可以以发送消息的形式发起即时转账、收付款等请求,并且这些请求可以跨国界跨体系,实现全球范围内更便捷、安全的货币流转。这一变革将是能够影响金融体系底层逻辑的变革。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Fintech也正在向更广阔乃至传统的领域蔓延开去。例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能解决信用欺诈的问题;数字广告能低成本拓展金融业务,帮助机构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借贷者;区块链技术帮助交易者在供应链上完成支付,帮助商品生产者追踪货品流向,起到打假的意义。
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这个行业的价值取向正在修正和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