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8月18日,《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由国务院国资委对外下发;8月22日, 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也实现了战略重组,国企改革的速度出现提速迹象。下一个风口已经出现,嗅觉灵敏的险资开始积极布局,7月份以来,险资共调研了171家上市公司,其中有31家公司属于国企改革概念。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个国企改革很有可能会在连续催化剂的引导下,成为后期的热点。
险资二季度增持,三季度仍密集调研
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三季度以来,险资共调研了171家上市公司。其中国企改革概念受到了险资的重点关注,被调研的公司中有31家公司属于国企改革概念,占比18.13%。如海康威视从7月11日以来,已经获得7家险资机构先后6次的调研,西部矿业[股评]则被6家险资机构8次调研。
对于险资的密集调研,机构认为是国企改革的风口来了。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国企改革的动作不断, 8月10日,《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根据规划,2020年底,80%以上的北京市属国有资本将集中到公共服务、基建、民生、战略性产业等领域。而在上海、广东等地,国企改革的力度也是不断加强,并辐射到重庆、江苏、山东等地。今年上半年,各地共启动国企国资改革试点147项,已有50项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个国企改革很有可能会在连续催化剂的引导下,成为后期的热点。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杰也认为,国企改革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具体,已经正式进入破冰阶段,且多地区的政策有超预期。由此可见,此轮政策风潮的推动下,国企改革概念不仅仅只是被热炒,而有着确切的政策基础和投资前景。
除了调研之外,险资也动用真金白银对国企改革概念股大举建仓,二季度险资增仓幅度最大的前十家公司有五家都属于国企改革概念。如首开股份,二季度君康人寿和中国人寿分别新进9277.7万股和1112.8万股,动用资金11.5亿元。北京城建[股评]则获得中国人寿、中国大地财险、中国人寿再保险和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的加仓,加仓数量为4733.5亿元,相比一季度几乎翻了一番。风头正劲的上海国资概念也获得了险资的青睐,陆家嘴获得上海人寿增仓4208万股,累计斥资9.57亿元,上海贝岭二季度获得太平人寿、中国人寿等多家险资增持,总持股量达到1011.12万股,累计市值达到1.76亿元。
上海国企ETF被机构“包场”
除了险资之外,国企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属于自己的盛宴,8月29日,首发规模超过152亿的汇添富上海国企ETF在上交所上市。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份额达到144.21亿份,占到整只基金的94.75%。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申能集团、上海城投等位列前十大基金持有人名单,上市公司持有比例接近7成。其中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以39.35亿份的持股占到了整只基金25.86%的比例, 独占鳌头,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分列二三位,分别持股16.28亿份和15.72亿份,占比达到10.69%和10.33%,仅这三家公司合计就占到了整只ETF基金份额的46.88%,将近一半。
上海国企改革ETF成立以来,先后有多家上海国有企业宣布参与ETF的认购。7月19日,兰生股份[股评]发布公告,以自身的资金3亿元认购ETF份额。7月29日,上港集团、交运股份先后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上海城投集团、上海久事集团采用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份参与换购ETF份额。7月30日,上海国盛集团也将隧道股份1.57亿股换购成上海国企ETF份额。
上海国企ETF基金经理吴振翔对记者表示:上海国资具有几个突出优势:一是产业转型早,产业结构合理;其次上海国资系上市公司多为“大集团、小公司”,近年来重大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重磅改革案例时有发生,优良资产丰富,重估空间大;三是市场化底蕴强,上海国企普遍具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积累了有竞争力的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人才。
而据记者了解,上海仪电集团、上海纺织集团、光明集团、东方国际集团都曾明确表示要提升证券化率。24日晚间,飞乐音响、华鑫股份均发布公告,接到股东方上海仪电集团通知,集团正在筹划与两家上市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两公司自25日起停牌。
据悉,目前上海国企改革的举措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收购兼并、混改等。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举措都相当具有想象空间。
(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