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要求,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和所有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分别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和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额度分别是100万元和500万元。 虽然这一网贷行业监管细则落地已经一周,但关于借款上限的讨论与争议一直不绝于耳,然而8月29日就发现业内老牌网贷平台红岭创投发布了额度为1个亿的标的,扎扎实实的实现了刷爆朋友圈的王健林的“小目标”。旁观者都不得不为以大额标著称的红岭创投揪一把心
一亿大标令人咋舌
公告显示,借款企业所属集团为中国钢铁业前50强,2015年总利润为2.6亿元,已经在10余家银行取得授信,在红岭上申请融资1亿元,用途是购买原材料。注意到该标的借款用途为购买原材料,发标期限为15个月,也就是网贷整改过渡期12个月到期后,该超越规定上限的标的还将存续三个月。这则消息着实让业界大跌眼镜,勇气未免太过强悍。此外还注意到红岭创投除了还有“陕西2号”。某专注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玉米产业链的高新企业也在红岭创投上发布了5000万的融资项目,公告发布于网贷监管细则落地2天后的8月26日。
实际上,8月24日网贷监管细则一发布,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就曾表示:“监管细则出台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对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会起正面促进作用,有了明确的目标,平台也有努力的方向,红岭创投早已做好转型,近期将重点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将尽快向合规方向靠拢。同时我们对限额持保留意见,因为银行无法覆盖很多企业,民间金融市场需求巨大;与其线下乱象丛生,不如放开搞活,既让百姓多了投资渠道,也让众多企业获得发展资金,信用中介只要做好严格监控,利大于弊,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自担风险投向实体经济。”
据澎湃新闻,对于这个1亿元的标的,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表示,暂时没法确定合不合规。其实,目前来看,监管细则只是给出一个具体整改的方向,对于存量项目,的确没有给出实际操作指导,业界普遍惶惑到底要不要处理存量项目,以及怎么处理。红岭创投高管不这么看:“以前没到期的就按照过去的方法办,存量项目应该是自然消化,12个月后不发新的大标。每个人理解不同吧。”
浏览红岭创投官网发现除了这1亿元和5000万元的超额大单,其他大多在20万元以下,或迎合了周伟平所说的“早已做好转型”吧。
主动曝光过的麻烦事
回顾这家“勇气”特足的网贷平台的历史,耿直作风爆表。别人家的平台的麻烦事想捂着都来不及,红岭创投却坦诚曝光一些负面消息的细节,反而赢得了不少投资者的信任。
1、高管的腐败致1亿坏账
今年3月在深圳举办的一场互联网金融研讨会上,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研讨时表示,“有个高管放的一笔贷款,损失了一个亿,涉嫌职务犯罪,我们已有证据”他表示,因为放款额度太高,高管与企业方联系紧密,互相有利益往来,进而出现坏账。
周世平在去年10月召开的红岭创投第三届董事会上就表示,在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设立法务集合部和内核监察部,高薪聘请刑侦经侦等办案经验丰富的辞职警官加盟红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加强稽核力量,防范贪腐行为的发生。董事会现场通报某分公司初步调查结果,下一步将由法务稽核部和内审监察部加快调查取证,必要时移交经侦部门处理。其后,周世平在红岭社区上进一步披露,个别公司存在内外勾结,甚至涉嫌职务犯罪,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还在进一步调查,详细情况暂时不方便公布,但内部处理移交开始,家丑不怕外扬,多晒晒太阳才会更健康。
2、5亿坏账
红岭创投5亿坏账率曾一度被舆论热炒。去年,周世平在红岭创投官网论坛上主动曝光红岭坏账约5亿元,坏账率接近3%,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坏账的披露都是慎之又慎,因为坏账率直接影响投资人的信心。不过,在周世平看来,公布坏账是信息透明之举,对投资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周世平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这5亿坏账就是收不回来的,“有的人都跑掉了,有的是抵押物不充分。”对于这5亿坏账的产生原因,红岭创投并没有详细披露。
因为坏账率高举,红岭创投于去年10月27日发布公告,从2015年11月1日起,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将由原1.2%提高至2%。
红岭创投于2009年网站上线,目前已发展为目前中国P2P网贷信息服务公司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累计交易金额在国内位居前几位。
被诟病过的大单模式
红岭创投以投资资产标的金额大,年化收益率高,成为有别于其它重要P2P平台的一大特色。这种做法被业界成为“大单模式”。微信平台自媒体“好有财”曾分析这种模式有很多弊端:
1)、资产过于集中,不利于分散风险。“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组合分散化是金融学的一个基本道理,资产过于集中在大的单子上,只要有少量这类借款项目发生违约,可能就会把被周世平自称“微利”的红岭创投拉下水。
2)、投资于这类资产的收益率高,对外发售17%年化的收益,而加上各种费用,借款项目的融资成本在20%以上,意味着这类项目的质量差,运营风险高企。其实这一点不奇怪,在现阶段,P2P平台拿到的大单,一般都是银行和信托筛剩下的。
3)、红岭创投不是单纯的信息撮合平台,而一直对本金保障项目实行备用金垫付制度,也就是通俗的“保本保息”。其中对于普通会员会垫付50%本金,对收取了会员费的VIP会员,则除信用标只垫付本金外,其余各种标还全额垫付本息。
采取大单模式后的这两年,红岭创投平台上的借款成交金额急剧膨胀;同时短短不到2年,就出现了累计5亿的坏账,而这些坏账5个亿都是平台自己垫付的。今后出现更多这类大额坏账的时候,红岭还顶得住吗?
注意到红岭创投平台上除去本文开始提到的那两个醒目的大单,其他大多是个人资金周转和车贷的标的,收益率也基本在10%以下,貌似转型成果已经显现。然而似乎媒体都只看到这个不一定不合规的1亿大标而忽视了平台其实大部分已经是小标的事实。
野马财经分析到:大单模式本来就风险极大,而且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红岭的借出企业往往是周期性很强的企业,传统金融机构尚无法应对自如,动则上千万上亿的融资对于网贷平台实则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大单模式自然是寿终正寝、无可挽回,监管细则要求网贷平台服务于中小普惠群体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老周犯不着去和监管层抗衡。老周的话不无道理,民间金融的放开搞活比压抑在地下成为时刻威胁金融稳定的影子银行系统要好,而借款限额确有可商榷之处。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模式,网贷行业并不是承担民间金融开放的最佳渠道,红岭创投方面告诉野马财经,红岭一直有做大量的小额标,只是大部分媒体只盯着大标。
那么究竟这1亿大标是否合规?如何界定?关键是看细则对存量处理时间的界定吧?红岭创投的大单模式真的可以成功转型吗?对于坏账自行垫付的红岭创投长远看是否存在利好影响响?这或许都是转型应该考虑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