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要涨全国都涨的情况,这一轮楼市出现的冰火两重天令人始料未及。一方面,上海、深圳、苏州、合肥等地地王频生涨价迅猛令人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一些三、四线城市却还在苦苦为去库存绞尽脑汁痛苦挣扎。“一限就死、一放就乱”,楼市依然没有走出调控怪圈。但这轮调控带来的两极分化的市场行情催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调控政策,该如何告别一刀切走向一城一策,成为考验管理层智慧的一个新问卷。
从2005年房地产市场趋热开始,十多年间,我国对房地产经历了多次调控。从国十六条到国八条再到国十条、新国十条直到限购,几乎每隔一年,就会有一轮新的调控措施。而每一次调控过后,房地产市场在短期低迷之后都会快速反弹。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欲涨愈烈,犹如脱缰之马。直到2013年国五条限购令出台后,各地房地产市场备受打击,一蹶不振。在此背景下,2015年年中,国内各大城市又纷纷解除限购。限购解除之后,如何去库存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降门槛、补房款、奖拆迁等等,各地在加快去库存方面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然而,一边是想方设法去库存却效果不佳,另一边却又如脱缰野马不可收拾。两级分化的态势,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针对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苏州、厦门、合肥等地纷纷宣布限购、限贷,而上海因为传闻即将限购导致离婚人数大增被网友调侃为“中国式离婚”。而这距离放开限购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一放就乱”,在上述城市表现得淋漓尽致。
房地产要健康发展,需要长效的调控制度,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短命政策。为此,分析人士认为,因城施策是个大方向。近期,住建部发布了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强调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其中,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指导思想,可谓切中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脉象”。
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基础在于尊重不同城市的实际。供求关系是决定房价高低的主要因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炙手可热的一线城市,大量人口的涌入激发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这些需求是否为真正的刚需,还是资本涌入产生的泡沫?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供应和需求的走势如何?三四线城市虽然库存严重,但是否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如果没有对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就难以开出有效的“药方”。
此外,自2003年我国房地产被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后,各级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症,直至今天还未消除。尽管中央一再强调经济要去房地产化,但在实体制造低迷不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推高地价卖地换钱,依然成为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如何引导、监督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真正走上靠创新驱动、改革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给房地产市场开出的一剂“大补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古至今,房子一直在国人的心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否,关系着民心的稳定与否。我们期待一城一策、精准调控,能真正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稳定剂”。(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