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大量地方债务陷入僵局,而巨量社会资本却苦于无处可投,广州正试图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由政府引导的“基金+”模式正在试水。近日,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城发基金旨在通过创新金融模式解决收益和退出问题,搭建投融资平台,以吸引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类项目中。
成立于2013年的广州基金,目前基金管理规模逾1000亿元,在广州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广州基金旗下的城发基金,作为政府全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围绕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包含引导直投、创投、市场化基金板块)、国企混改、市场化专项产业基金等开展业务。据林旭初介绍,城发基金在聚焦以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为主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承担着帮助地方政府实现高质量的“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决策部署,推动区域“平台型、生态型、全球化”投融资格局的升级。
正是出于对这一理念和模式的高度认同,城发基金成为B20峰会唯一获邀的地方性基金公司。林旭初表示:“城发基金更多做的是偏政策型的业务,其模式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方式,我们用基金的方式投资到基础设施当中,而投资的本金和收益均来自项目自身;城发模式实现的是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发展利益的三重回报,这是城发基金积极融入和参与区域性、全球性发展事务的重要因素。”此外,林旭初还指出,城发基金所投的项目与峰会上着重强调的绿色概念相呼应,无论是“一带一路”或是自贸区建设相关的投资,城发基金的业务方向和具体形式都跟会议主旨相关。
基础设施投资在外界看来,普遍因周期较长和回报率低而略显尴尬,林旭初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表示:“当前,在资金成本足够低又缺乏稳定可观的投资项目情况下,基础设施项目是很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城发基金将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试图打通各个环节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真正实现政府主导、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且能从项目自身层面解决收益和退出问题。”他进一步强调,大众在新常态下的投资回报率预期在向下修正,且成熟期基础设施项目现金流的回报率相较于城发基金的资金成本而言已非常可观,再加之准入门槛高,更凸显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价值。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基础设施资金需求迅速增长与政府财政紧张的矛盾,英国开始出现并推广PPP模式。从国内PPP模式来看,城发基金“血统”之纯正毋庸置疑。林旭初介绍说:“城市发展基金本身就是一个PPP,或者它最符合字面意义上讲的PPP,城发由30%的政府资金和70%来自社会的保险资金构成;城发基金本身在PPP领域走得较早,其投向、范围和操作方式都比较靠前。”他进一步表示,PPP是时代的机遇,城发基金特别重视PPP,希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到基础设施项目。
至于在细分行业的投资方向,林旭初则强调,城发基金在具体行业的投资上并无侧重,其更多的是发挥一个国企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