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9月11号在广西南宁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991年,中国和东盟对话进程正式开启;25年走过,任何风雨不能阻挡合作之路,如今,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在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提质升级阶段。
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所说,25年来,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全面深入发展,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联系最广泛、成果最丰富、交往最密切的对话伙伴关系,为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高丽表示,中方愿与东盟扩大共识与合作,深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他提出从6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推动包容性发展;二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打造经济互补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是加强经济经贸合作,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尽快取得成果;四是加强互联互通建设,让双方的民众获得更多的实惠;五是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为经济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六是加强人文交流合作,不断丰富双方友好关系的内涵。
张高丽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三年来,中国与东盟围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互利合作的新机遇、新动力、新亮点。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东南亚也有句谚语:“再高的塔也是从地上起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我们要通力合作,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把愿景转化为成果。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在过去这20多年里,中国和东盟之间经贸合作的深度、力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在本世纪初期开启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后来带动了10+1自贸区的设立,在中方的倡议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进了10+3峰会,同时我们还设立了清迈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最近两年内又进行了升级,现在正在落实的过程当中。在东盟的倡议和中国的强力支持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有望在今年年底达成初步的协议。中国和东盟已经走过了黄金的十年,现在正在向未来的钻石十年迈进,我们的贸易额从过去的几百亿美元发展到了近五千亿美元,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双边贸易能够朝着万亿美元的方向迈进。在中国的海外投资中,除了香港之外,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就是东盟。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过程当中,东盟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支点区域。
在这一次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六点非常具有建设性的建议。第一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因为中国和东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过程当中,我们有和中南半岛的经济走廊的建设,这就涉及到大量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没有战略规划的对接,我们的互联互通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中国现在有大量的产能正在逐渐向东盟国家转移,而东盟现在也正在从中国的产业转型中受益,双方的互补性要想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就一定要在产能合作和衔接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
第三,在经贸合作领域,最重要的就是将自贸区的升级版进一步落实到位,让两国人民和企业都能受益。在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既要注重硬件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要注重文化、教育、旅游以及制度等软件方面的互联互通。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国和东盟正在合作将清迈倡议进一步与IMF挂钩,使得我们区域性的金融安全合作机制能够和全球的安全合作机制实现一体化。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在东盟地区也非常重要。
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和东盟应该互派更多的留学生,中国应为东盟培训越来越多的官员、商务人员及技术人员,帮助东盟提升它们的发展能力。中国和东盟的民心相通对于中国与东盟未来的关系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建平表示,下一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会有很多亮点,例如在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港口的建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未来东盟港口建设的需求非常强烈,而中国的供给能力很强大,所以双方可以互补,共同从中受益。
另外,在产业对接方面,中国和东盟在产业上的互联互通可以体现在农业和制造业的互联互通上。例如中国的加工制造业比较强,而东盟的农业基础非常好,所以我们在食品加工方面合作的潜力还有很大。另外,如果东盟的服务环节和中国的制造环节能够很好的衔接起来,我们就可以构筑新的全球价值链。
在电子口岸和通关一体化方面,中国和东盟也应该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特别是在旅游、文化、教育还有医疗等服务行业中,有些东盟国家在这些方面做的非常好。我们在第一二三产业中都能够找到很多潜在的增长点,巨大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