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试运行已满三年,上海自贸区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
改革形势也出现了变化,从全国范围来看,自贸区也已经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总数量已经达到11个。
9月29日,主持浦东新区区委工作的区长翁祖亮也召开了自贸区工作专题会,会议内容包括自贸区三周年的相关总结工作,以及自贸区新一轮改革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和建议。
如何对上海自贸区的三年改革进行评价?近期,上海政府、学界等人士也都纷纷对上海自贸区的三周年发表见解。综合各方观点来看,上海自贸区在三年的时间里,在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众多进展和成果,但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金融创新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下一步改革可以针对的方向包括结合国家战略、对接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等。
以下为部分观点摘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
上海自贸区下一步要在立法层面有所突破。有必要对自贸区进行立法,让更多制度创新能在自贸区这块试验田先行先试,而不因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相矛盾而延误。也只有在立法层面有所突破,中央对上海自贸区的顶层设计才能加快落地。此外,在顶层设计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对自贸区所在地要给予充分的立法与行政授权。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
三年来,上海自贸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完成得比较出色,尤其在推进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型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与此同时,在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方面,上海自贸区表现得也很不错,在推进备案制管理等领域做出了成效。但在扩大服务业开放商,推进仍然有一定难度。
上海海关副关长郑巨刚:
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充分认可上海自贸区的营商环境以及海关创新制度,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近期的第三方评估中,有82%的企业认为上海自贸区营商环境比上年有明显进步,贸易领域企业满意度从89.4%提升至94.7%。上海海关创新制度施行以来,上海自贸区内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率从8.4%提升至89%;一线实际进、出境平均通关时间较上海关区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了78.5%和31.7%。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海关共取消、下放、让渡、放开22项前道审批事权或限制,大幅缩短企业登记注册时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离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实施细则尚未落地,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有待拓展。上海自贸区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应该是率先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率先推进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压力测试,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率先推进自贸试验区与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在更广领域中发挥服务全国大局功能。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
目前自贸区的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对开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复杂性理解不够,二是对如何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很模糊。在全球竞争形势变化的背景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体制创新要作出调整,应由服务于实物资本投资转变到服务知识资本投资。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
应该继续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主线;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实现操作性衔接;以金融制度创新为引领支持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航运转型升级发展,选择技术含量高的制度创新作重点深化完善、选择战略意义大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选择对接国家顶层战略的组合型制度平台创新试验。
上海张江管委会主任杨晔:
自贸区扩区后,张江加大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创新试点,还全力探索跨境监管服务便利化的新模式和自贸区保税监管机制改革。自贸改革给张江带来的红利,可以从数据上看出。扩区后,张江新增企业数量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税收同比增长从6.4%增加到16.72%。2015年,张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4.7亿元,增长15.6%。扩区后,张江增加了1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超过前5年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