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要保持先发优势,建设开放度最高、便利化最优的自由贸易园区,需要在金融等方面继续发力。此外,上海自贸区的试验重点将从原来适应实物投资的体制环境,逐步转到适应知识资本投资的体制环境,为此将探索构建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包括构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的制度体系,营造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价值链升级的贸易金融制度,将大幅削减贸易壁垒,优化进出口流程,发展供应链融资。
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有一位学者从方案构思到申报,从前期制度设计到后续运行评估,都全程介入了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决策中。他就是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
近日,肖林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他指出,上海自贸区要保持先发优势,建设开放度最高、便利化最优的自由贸易园区,需要在金融等方面继续发力。此外,还需要探索构建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
上海自贸区三年试验成绩“优良”
上海证券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挂牌三周年,您如何评判三年来自贸区改革试验的成效,该打多少分?
肖林:我认为自贸区的成绩属于“优良”,因为已经完成了基本任务并形成了制度框架。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开放先行先试。
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提出的绝大多数任务都已经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上海自贸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改革探索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改革探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一批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成果已逐步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作用,实现了预期目标。
主要成效体现在五大框架上:第一,基本形成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第二,基本形成了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第三,基本形成了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开放创新制度;第四,基本形成了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第五,基本形成了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法治保障制度。
推进自贸区试验,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三年的探索,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许多特色和亮点,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这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第一,始终立足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第二,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率先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四,坚持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第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不断破解问题瓶颈改革探索中实现预定目标;第六,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自主改革相结合,形成统筹协调合理推进的良好格局;第七,处理好扩大开放和控制风险的关系,努力构建高效协同的风险防控体系;第八,注重制度创新可复制可推广,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上海证券报:说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自贸区的哪些制度建设经验已在其他自贸区实施?上海自贸区试验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肖林:自贸区试验不是盆景而是苗圃,目的在于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有效发挥制度创新的辐射效应。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在接轨国际的制度规则、运作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并陆续在全国复制推广,有力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上海自贸区确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改革理念。比如通过引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培育了“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又比如通过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了放宽准入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从被动审批转向主动服务的理念。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上海自贸区的五大制度框架已成为第二批自贸区方案的制度蓝本,也将成为第三批自贸区的制度蓝本。上海自贸区的种子已在全国11个自贸区、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助力国家打造覆盖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和战略布局。
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激发了社会的创业热情,新增注册企业出现井喷态势。但这并不是所谓的虹吸效应,而是反映出市场主体对通过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迫切性。正是因为自贸区率先探索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创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和潜力,才吸引了众多企业集聚。从这个现象反映出自贸区探索的迫切性。
探索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
上海证券报:您刚刚说到,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的绝大多数任务都已经落实。言外之意是不是还有一部分任务没有落实?这些任务集中在哪些领域?自贸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深化?
肖林:经过三年探索,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试验和制度创新与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有待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的开放度、透明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压力测试不充分。从TPP协定看,其范围不仅涵盖了传统议题,还涉及竞争中立、知识产权、环境、劳工等边界内措施。目前上海自贸区对最新议题特别是边界内措施缺乏深入跟踪和研判。
其次,自贸区在金融、服务业、税制等领域的改革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金融方面,目前上海自贸区离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实施细则尚未落地,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也有待进一步扩展,外汇管理制度创新力度还需要加大。服务业方面,金融、电信、航运等领域开放度仍不够,服务业模式也过于单一。
再次,上海自贸区基于开放创新的风险防控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安全审查制度和反垄断审查制度尚未有效落实,综合监管体系亟待健全和完善。
最后,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法治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制度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不够,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制度设计薄弱,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上海证券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上海自贸区在开放方面还需要展开哪些改革?
肖林:对照国际通行规则,上海自贸区将继续瘦身负面清单,接下来将在增值电信、金融服务、演出经纪、航空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同时还将试点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的开放方式。
当前,自贸区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一要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二要更加注重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三要更加注重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动。
在创新驱动方面,要依托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再造发展新动能,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上海自贸区的试验重点将从原来适应实物投资的体制环境,逐步转到适应知识资本投资的体制环境,为此将探索构建强化价值链升级的制度支撑。包括构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的制度体系,营造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价值链升级的贸易金融制度,将大幅削减贸易壁垒,优化进出口流程,发展供应链融资。
同时以科创中心建设提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竞争力,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建立上市通道,发展跨境研发,推动股权投资企业开展境内外双向投资,鼓励商业银行为科技企业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在税收制度方面,要对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实行低税率。探索建立鼓励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制度,上海或借鉴新加坡的全球贸易商计划(GTP),对国际标准定义下的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实行低税率。试点企业离岸贸易业务或可实施15%的所得税税率。此外,自贸区还将探索建立税收预先裁定制度。
而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金改40条”实施细则,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探索在自贸区开展限额内可兑换试点,实施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在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方面,自贸区未来将提高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在沪金融市场加快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人民币国际化服务中心。同时还将研究制定金融业负面清单,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扩大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