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煤炭价格上涨主要是因“276天”工作日限产制度。但此制度是让煤价恢复到合理水平,而非让煤炭价格过快过高无限上涨。当价格上涨超过政策预期或是触发去产能核心目标时,国家就会对限产手段进行微调。
10月13日最新一期CCI5500动力煤指数报610元/吨,突破600元大关,较年初上涨245元,涨幅高达67.1%;CCI柳林低硫主焦报1150元/吨,较年初上涨630元,涨幅达121%。
而价格的持续飙涨主要得益于国家去产能政策的调控。201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多项供给侧改革政策措施,煤炭产量得到有效收缩,煤价底部稳步提升。
最新产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217887万吨,同比下降10.2%,同比降幅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716亿元,同比下降33.0%。
这种全面的下降,可以预见的,包含着巨量的政策干预,而不是市场动态发展的影响。而这些政策如何评价,对解决煤炭行业困难是否短期与长期有效、是否基于明确的价值标准(比如全社会成本最小)合理,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2016年煤炭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三份文件,整体看,国家调控政策是从严格限产到逐步释产。
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此后2月-6月各部委陆续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意见》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9月8日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召开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会议通知》中又提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突破 460 元,增加日产量20万吨,煤价突破480元,增加日产量30万吨,煤价突破500元,增加日产量50万吨。目的是为了抑制煤价过快上涨。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了《关于适度增加部分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矿允许其执行330天生产制度,意在增加供给,保障冬季用煤。
招商证券分析指出,先进产能煤矿74个矿井,产能合计6.3亿吨,恢复至330天年增加产量1亿吨;2015 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789 个,产能合计18.3亿吨,恢复至330天年增加产量3亿吨。
当前如果严格执行276个工作制,会导致煤价暴涨,不利于行业去产能和转型,进而导致煤电联动影响宏观经济;反之如果放开三类煤矿至330天,则煤炭又开始供给过剩,不过增加了相机抉择机制,随时逆向调控。
《能源》杂志消息称,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处于困境中的煤炭行业的帮扶,应该仅限于社会政策的范畴,而不能通过扭曲市场的方式形成对煤炭行业与企业的干预。这将给煤炭下游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产生传导效应。目前,这方面苗头已经显现。
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使出了“洪荒之力”进行干预,煤炭去产能超预期,煤价一改持续4年大幅下滑的形势,企稳反弹。8月后更是迅猛上涨,但煤价上涨将全数需要发电企业来消化,并同比例侵蚀发电企业的效益。
这一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对煤炭企业来说,是让价格重回轨道的福音,但对火电企业而言就是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