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0月24日晚间,据公开媒体报道,高层要求证监会和发改委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包括不能在境内发债,不得到H股上市融资,以及收紧境外发债。另外,国庆期间,各地纷纷出台地产调控政策,地产销售前景渐冷。新政下,我们认为,地产债违约风险暂不足惧,但面临估值调整压力。
点评:
新一轮地产调控周期再次开启。9月以来,共有21个城市先后出台或加强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涵盖了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限购方面,一线城市保持原有限购政策,热点二线城市多数对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均采取限购措施,少部分仅对非本市户籍限购;限贷方面,加码力度较强,多数城市一套房首付比例小幅提升,二套房首付比例大幅提高,这对购房者购房意愿影响较大;房企融资方面,证监会、发改委限制房企直接融资,此外,境外股权、债权融资也有所收紧。新一轮地产调控周期再次开启。
从估值调整角度,新政下,因房地产企业销售、融资、投资预期均会发生转变,流动性预期弱化,这可能导致估值调整,具体如下:
直接融资被“一刀切”,银行信贷态度受影响,房企直接、间接融资能力均可能变弱。国庆节前,部分媒体曾报道上交所拟收紧地产融资。当时,考虑到信用债融资占房企的融资比例不高,我们认为其影响有限(债券市场点评报告(20160928)——地产公司债融资新政点评:影响有限)。然而,此次调控加码,房企直接融资途径被“一刀切”。同时,消极信号料将传递至银行信贷方面。事实上,此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已表明了态度: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总之,地产融资新政调控超出预期,我们认为房企渠道、融资规模均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调控新政下,地产销售增速预期渐冷,房企盈利及销售性现金流将弱化。此轮地产销售反弹主要系一、二线城市支撑,但国庆期间热点一、二线城市均颁布了地产调控新政,购房门槛提升,住房贷款收紧,直接影响购房者心理预期。知往鉴今,过往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均对销售增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调控周期均超过一年,鉴于目前过热的地产市场,我们预计地产调控在2017年难松绑。因此,我们认为地产销售增速将出现明显缓和,房企盈利和销售现金流会弱化。
销售及融资性现金流弱化的情况下,即便房企短期内主动收缩投资,亦难改变房企整体现金流弱化的趋势。我们观察到,2016Q2以来,房屋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月度同比增速均在持续下滑,微观层面亦显示房企投资态度非常谨慎,新政后房企投资可能会更加谨慎。但是,主动收缩投资仅能在短期内改善现金流,中长期来看,销售性现金流、融资性现金流才是支持房企现金流的核心因素,由此,房企主动收缩投资对其中长期现金流改善有限。另外,短期内主动收缩投资仅仅为投资延后,存量项目后期仍需投入,且收缩投资会减少房企货值,可持续经营能力难以保障。
从违约风险角度,短期内地产行业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违约风险不大;中长期经营弱化程度需关注新政执行力度和执行期限,中长期违约风险需持续跟踪;经营环境弱化的情况下,地产企业分化将更明显,具体如下:
多数房企已在前期积累了相对充裕的流动性,短期内流动性压力尚可控。上一轮地产放松周期始于2014年10月,在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销售支撑下,多数一二线房企均实现了去库存,回收流动性;2015年7月以来,地产融资放松,亦使得综合实力较强的房企调整了其债务结构和债务期限,短期流动性压力缓解。在销售改善、融资宽松的情况下,多数房企均积累了良好的流动性,即便政策收紧,现金流压力短期亦难出现。
中长期来看,执行力度和调控期限决定了新政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年初一线城市政策收紧,国庆期间重点二三线城市收紧。从过往经验来看,地产销售增速持续负增长时,地产调控政策往往会逐步退出,但时间周期差异较大;另外,不同城市的执行力度亦有差异。目前尚处于新一轮地产调控初期,后期执行期限及执行力度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新增对地产行业中长期的影响仍需持续观察。
地产债将面临估值调整压力,房企个券分化将加剧。整体来看,从估值调整角度,地产新政下,房企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弱,销售及融资预期变弱,地产债面临估值调整压力不可避免。从违约风险角度,短期内,房企累积的流动性仍可有一定支撑,违约风险暂且不大;中长期来看,政策执行力度、调控期限决定其对地产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这决定中长期违约风险,需持续跟踪;政策收紧后,行业内分化料将加剧,对跨周期流动性管理能力、跨周期存货管理能力及跨周期债务控制能力不佳的房企需重点回避。